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7847800000239

第239章 代宗朱祁钰

(公元1428~公元1457年)

在位时间:公元1449~公元1457年

曾用年号:景泰

谥号:景帝

庙号:代宗

安葬地:北京西山

公元1428年,朱祁钰出生。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朱祁钰先做监国,而后登基称帝,是为明代宗。

公元1557年,朱祁钰病逝,享年29岁。

公元1435年,朱祁镇即位以后,比他小一岁的弟弟朱祁钰13岁被封为成王。由于二人性格很不相同。因而两人虽是亲兄弟,却很少来往。当上皇帝的朱祁镇很少过问国事,而是将心思放到如何享乐上面。结果朝中大权被宦官王振独揽,朝廷中尽是些奸佞小人。朱祁钰对王振及那些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非常反感。后来,朱祁镇被王振怂恿着,准备亲率50万大军,以解大同及边关之围,许多大臣均劝朱祁镇不要亲征,朱祁钰也对哥哥朱祁镇加以劝阻。但朱祁镇的耳朵里只听得进奸宦王振的话,对祁钰和群臣的进谏一概不听,结果落得兵败被俘。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为了安定人心,太后于公元1449年8月下诏,将朱祁镇年仅2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又在群臣的建议下,命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

朱祁钰决心坚守北京,并采纳了于谦的建议,将所有后备部队调进北京,以加强京师的守卫工作和安定人心。朱祁钰对于谦非常赞赏,便将他提升为兵部尚书。随后,朱祁钰在文武大臣弹劾王振的建议下,下令将王振的田地家产全部没收,抄家灭族。

这时,也先以朱祁镇相要挟,不断袭扰边境,企图迫使明朝赔款割地。群臣便群起上书太后,建议让朱祁钰早登大位,以此来安定人心,太后见朱祁镇迟迟无法被放回,于是决定由来祁钰即位,以安国家。朱祁钰再三推辞后,终于即位称帝,是为明代宗,又称景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这时,也先押着朱祁镇,攻破紫荆关,直指北京城。面对强大的敌人,刚即位的朱祁钰抛弃了议和求生存的念头,任命于谦为统帅,负责京城的守卫,同时飞马报知各省巡抚火速派兵援京。也先前来攻城,结果在朱祁钰的周密安排和于谦等将领的出色指挥下,北京军民抖擞精神,奋勇抵抗,在相持的5天里连败瓦剌军,逼其仓皇撤围西山。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为景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面对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而朱祁钰又拒绝议和,逼得也先无计可施,而手中的朱祁镇也仿佛是块鸡肋,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不得不于公元1450年秋将朱祁镇送回北京。

此时,景帝并不希望朱祁镇回来破坏他的统治,但朱祁镇毕竟是回来了。景帝只得假惺惺地与朱祁镇大哭一场,然后便将朱祁镇送到了南宫软禁起来。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景帝实行开明政治,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以仁政治国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收买民心。这时全国各地发生了很多灾害,景帝对各灾区采取了宽恤政策,减免赋税,赈济饥民。为解决黄河水患,景帝于公元1453年冬,任命徐有贞负责治理黄河,徐有贞总结了以前治黄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在河水平缓时,先在上流疏浚河道,然后在中下游挖河道,固筑堤堰,并修成广济渠。公元1456年初夏,徐有贞治黄获得了成功。

这时,景帝见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巩固,便设计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废掉,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朱祁钰唯一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得病死去,这对景帝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他整天闷闷不乐,到公元1457年农历正月终于一病不起,使得土木之变之后出现的稳定政局急转直下。

憎恨景帝和于谦的武清侯石亨,大臣徐有贞及宦官曹吉祥等人见此机会,准备发动宫廷政变,迎请大上皇朱祁镇复位。正月十六日的深夜,徐有贞和石头亨率一队士兵冲入朱祁镇住所南宫,簇拥朱祁镇直奔奉天殿。

文武百官来到奉天殿,准备参加早朝,只见徐有贞、石亨等人簇拥着一个人坐在龙椅上,不由觉得奇怪。这时,徐有贞对众臣大呼:“太上皇复辟了广大臣们这才仔细一看,确实是太上皇朱祁镇端坐在龙椅上,于是列班朝贺。”宫廷政变就这样成功了。历史上称为“南宫复辟”,又叫“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废朱祁钰为成王,并将朱祁钰在位时所重用的大臣于谦、王文、陈循、江渊等人逮捕入狱。并将于谦杀害。重用拥立有功的石亨、徐有贞等人,明朝振兴的希望至此破灭。

几天以后,朱祁钰在西宫病逝,被以亲王的礼仪葬于北京西山,直到公元1475年才被恢复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