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016

第16章 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故事”

吕蒙建议修船坞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姐夫邓当,跟随孙策为将。以胆气惊人著称,逐渐做到别部司马。

孙权继位后,吕蒙更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

吕蒙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217年1月,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

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

于是连夜修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故事”

白圭谈治水

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的事情时,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

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放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白圭谈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欲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

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

“释义”

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故事”

贾逵刻苦自学

贾逵,字景伯,东汉平陵,即今咸阳人。贾逵从小聪慧好学。5岁那年,有一天姐姐带他到院子里玩,忽然听见附近的私塾里传来一阵阵读书声。小贾逵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诵读。姐姐见弟弟如此喜欢读书,就每天抱着他隔篱听课。

暑去寒来,贾逵隔篱偷学了五年,对老师讲授的“五经”与《左传》,竟能全文背诵下来。10岁那年,父亲贾徽求学回家,发现儿子对经书十分熟悉,能背诵“五经”,非常惊喜。姐姐向父亲述说了贾逵的五年苦学。贾徽听后,赞叹不已。

针对儿子的薄弱环节,贾徽因材施教。在父亲指导下,贾逵剥下庭中桑树皮作书板,对着教材边诵读边默写。桑树皮用完了,他就趴在门上、墙壁上写字。

贾逵就这样刻苦地自学,而且10年不中断。当他刚满20岁的时候,竟令人惊奇地为《左氏传》和《国语》写了51篇注释。贾逵的名声传遍乡里,不少好学的青少年纷纷前来求教,大家都把他的教书生活称为“舌耕”,以赞扬他的勤奋刻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