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236

第236章 晋楚更霸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由于连横,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横”。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虞侯因不听宫之奇的劝谏,而遂使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也被晋国灭亡。

“解读”

晋、楚两国在齐之后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

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推为盟主。

“诗句”

春秋时期都争雄,晋楚先后霸主称;

战国张仪搞连横,赵魏两国遭困境。

献公虞国借路行,消灭虢国露芒锋;

回师途中又除虞,一箭双雕显神通;

文公践土大会盟,得坐盟主好威风。

“故事”

战国七雄的形成

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苦难深重。齐桓公作为齐国国君,一心一意为国奉公,将齐国百姓从水深火热中一点点拯救出来。

齐桓公是位很有胸襟的国君,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拜他为相国。管仲作了相国后,在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齐国渐渐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齐国强大后,齐桓公想做中原霸主的心愿一天天强烈起来。这时,恰逢各诸侯国的首领周庄王去世,周僖王继位未稳。管仲就派使臣向僖王奏明: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天子下令,选一个诸侯国牵头,召集其他诸侯国,商定一下宋国的国君,以便平息宋国内乱。

周僖王正想找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威望。就立即写了一道“由齐侯出面邀请诸侯商讨宋国君位”的命令交给齐使。

齐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当即让管仲写召集会议的通知给各国送去。同时又到北杏去布置会场。

会议如期开始了,大家经过商讨,决定由公子御作宋国国君,接着齐桓公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需推选一位领头人,请诸侯考虑一下人选。”齐桓公实际在告诉大家选一位盟主。

各诸侯见齐国十分强大,就一致推选齐桓公为盟主。这样,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前,曾与楚国在城濮展开战斗,楚国落败。过了几年,楚庄王继位,他也立志做一方霸主。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机会,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郑国。陈、郑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出兵陈、郑就是向晋国挑战。结果晋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楚庄王率领楚军开进邲城。邲城一战,拥有600辆兵车的晋国大军,一夜之间,几乎全军覆灭。楚庄王终于洗却耻辱,如愿以偿当上了诸侯霸主。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别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都成了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