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267

第267章 祖孙父子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盖父愆,名为干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人有令子,曰鳞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唯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

和丸教子,仲郢母子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

“释义”

什么叫作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什么称为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家族的始祖称鼻祖,远代的孙子叫耳孙。父子创业由儿子继承叫作肯构肯堂;父子都有贤名子肖其父。乔木高大而上仰,好似做父亲的尊严;灌木低而下俯,如同做儿子的卑恭。

祖父又称作王父,父亲也可称为严君。父母都健在称作椿萱并茂;子孙都发达,譬如兰桂腾芳。

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公公婆婆;顺从父母的心意,得到父母的赞许,才称得上尽了为人子的本分。

为了奉养祖母,李密上表陈情,不愿出来做官。侍奉祖父,侯霸遵循主训被称为好丈夫。掩饰父亲的过失叫作干蛊,养育别人生的儿子叫作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赞羡孙权的话;生子须如李亚子,这是朱温慨叹自己儿子不如李存勖的话。

用豆和水来博取尊亲的欢喜,让老人颐养天年,这是贫穷人家奉养父母的天伦之乐。用做人的道理训教孩子,父亲应当教育子女做人的法则规矩,这是贤父爱护儿子的心意。子承父业,是说继承我的事业和传统,才能够昌盛后代;即儿子继承父业,继续你祖父的基业,方不辱父母的声名。

具庆下,是父母都健在的代称;重庆下,是祖父母及父母皆在堂的意思。善于为子孙考虑,称为燕冀;能继承先贤的子孙,叫作象贤。

夸奖别人有佳儿,称为磷趾呈祥,如同麒麟有趾,显出他仁厚的祥瑞;赞扬官宦有贤郎,称为凤毛济美,好像凤凰的羽毛,可以助文彩的华美。

王羲之牵子抱孙,每有美味食品,都分给儿孙们吃,常享天伦之乐。郭子仪孙子众多不能都认出来,每次问安只能以点头示意;为了教育儿子,柳仲郢的母亲弄一颗熊胆为丸,让仲郢每夜舔嚼品尝苦味来勉励自己,他的贤德于此可见。

为使双亲愉悦,老莱子70多岁还穿着五彩衣服做婴儿状,他的孝心实在可感。毛义捧着仕官的公文而高兴,为的是使母亲快乐;韩伯俞受了杖责忽然哭泣,这是因为母亲年老体衰,打在身上不觉得痛。

慈母盼儿归来,有时站在门口,有时站在巷口张望等候。游子思念亲人,屡屡登山眺望故乡。家中的长男才能主管祭祀的礼器,家中有了佳儿,才能承继祖先的事业。

父亲望他的儿子光宗耀祖可以称为充闾;儿子的才能胜过他的父亲称为跨窀;宁馨、英物都是用来称羡别人的儿子超凡脱俗;国器、掌珠都是用来赞美别人的儿子才能卓著极受钟爱。

最可爱的是子孙众多,好像螽斯一样,团团集聚在一起。赞美子孙昌盛繁衍,好像瓜瓞一样绵绵滋生。

“故事”

谢蔺父子

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在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爸爸外出办事,很晚很晚也没回家,他就跑到大门外,坐在石头上张望。天黑了,已经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家里人平常总是坐在一起一起吃饭。这时候,谢蔺的妈妈招呼他:“咱们先吃吧,不用再等你爸爸了!”

谢蔺摇了摇小脑袋认真地说:“爸爸没回来,我怎么能先吃呢?我一定等爸爸回来。”

谢蔺一直坚持到深夜,爸爸回来了才一起进餐。这件事后来被他的舅舅阮孝绪听说了,舅舅十分感叹,高兴地说:“这孩子在家里就像曾子一样孝顺,出去做官也一定会像蔺相如一样为国尽力。”

于是就为他起了“蔺”的名字,希望他今后能真同蔺相如一样有才干,又给他起了一个字叫“希如”。

后来,他家里请了先生教他读书写字。先生教给他经史典籍之书,他看过一遍就全都记住。先生考他,没有一回能难住他。他舅舅称赞说:“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希望啊!”

不久,谢蔺父亲因病去世。谢蔺十分悲痛,常常偷偷地哭,时常粒米无进,身体日渐衰弱。

他妈妈见他这个样子,就劝慰他说:“你不能总是这么伤心。你父亲死了,无论大家怎么哭,他也不知道,更不能活过来。要是你听爸爸的话,就要好好读书,有了本事长大才能做事,才能帮我养活一家人。”

听了妈妈的话后,谢蔺果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常常哭泣了,而是常常夜伴孤灯,手不释卷,学业逐日精进。

由于他很有声望,当时的吏部尚书萧子显,非常赏识他的孝行和才干,让他做了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