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荀子曰:“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古句新解”
荀子说:“传说:‘君子能支配身外之物,小人被身外之物支配。’”
人与物之间役使与被役使的关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说,荀子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屈服于自然的威力,这就是“役物”与“役于物”的分别。
君子、小人是古人道德意义上的称谓,因而“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主要是从道德意义上而言的。也就是说,君子支配外物而不为外物所支配,不受任何现实关系的规定、束缚、限制,无挂无碍、悠然自在,从而获得绝对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如白居易所言:“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白氏长庆集》小人则不然。
小人被外物所累,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身陷各种贪欲烦恼的纠缠之中,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自我,成为权势、金钱、名声的奴隶,最终“以文徼名名必隳,以货徇身身必亡”(宋濂《潜溪邃言》)。追求遗世独立、精神逍遥的庄子也呼吁人要做自己的主人,“物物而不为物所物”(《庄子·外篇·山木》)。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抵制拜物教的人文精神。
“人是自私的动物”,这句话没错!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自己和他人都有自私性,也必须承认为自己谋求利益是合理合法的。但这些都应该是有限度的,在古代“度”是人性容忍的底线,在今天就是法律规定的范围。否则,一旦人的私欲决堤泛滥,就会侵害到别人,甚至严重触犯法度,那么,就会遭到怨恨和惩处。古往今来,因为私欲太重而遭到祸患的例子,多不胜数。这些教训是很值得人们在现实中引以为戒的。
荀子说:“贪财好利并且希望得到财利,这是人的本性。”又说:“资财缺乏的向往丰厚,丑陋的向往美丽,狭小的向往宽大,贫穷的向往富足,低贱的向往高贵,如果本身不具备,必然要追求拥有。”
追求拥有,而没有一个终点,就容易被外物所奴役。
所以,荀子借用古语中的一句话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之所以如此,终因一个“贪”字在作怪。贪无止境,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人一旦贪心过重,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够多占多得、不劳而获,稍不如意,便气恨不已。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同时也会失去长远的利益。
《礼记·表记》上有与此类似的话:“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君子以求道为目标,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富足,所以“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身外之物。在贵贱贫富面前,甚至在生杀予夺面前,君子坚定不移地维护的是自己的独立人格,矢志不渝地追求的是自己的独立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也就是孟子所描述并为君子所推崇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现代学者梁漱溟是一个“可杀而不可使为奸”的典范。梁漱溟一生光明磊落,宁折不弯,傲骨铮铮,以其道德文章而壁立千仞,以其特立独行而赢得“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美誉。虽然常常徘徊于“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矛盾中,梁漱溟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八字箴言,“不苟同于人”,“本所思而立,从所信而行,不随俗沉浮”。在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看来,梁漱溟是其“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张中行先生如此评价梁漱溟:中敬之处不少。有非天悯人之怀,一也。忠子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压力,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虚假的享受,五也。
荀子告诫我们,人的欲望是无尽的,过分的欲望便是贪婪。人一旦贪心过重,就会心术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围,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将事情做坏做绝,大祸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必须摒弃贪婪之心。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着自我约束力的人,同时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其次,要培养正确的判断力。一个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地,他也就懂得努力去追求美与善,而尽可能抛弃丑与恶,这样自然就避免了贪婪。
2.选择淡泊,摒弃贪念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高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不管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人充实满足的呢?
3.知足常乐,不为外物支配
知足,并不是指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和追求,而是维持心理的平衡,保持心境的宁静,在物质享受上不至于过分奢侈,量体裁衣,一切量力而行。知足,能使人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知足,才能常乐。
荀子提醒我们,摒弃贪婪,不为外物所支配,强调以自律来实现自我节制,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杜绝并摒弃贪得无厌的欲望,从而维持自己的高洁人品,增长智慧。像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了。
荀子十分注重内在品德修养,认为只有重视品德修养,才能看轻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奴役。的确,人应该是自己需要的主人,是自己欲求之物的主人。但如果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会被身外之物所奴役,甚至因此招致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