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原来这样说
7994300000003

第3章 君子贫穷要志广

“原典”

荀子曰:“君子贫穷而志广。”

“古句新解”

荀子说:“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但志向远大。”

生活中,常会听到“人穷志短”,说“人穷志短”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和精神,也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于是他们在贫穷中抱怨着、自卑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繁重却不能摆脱贫穷的工作。殊不知,贫穷不是命里注定的,只要你有志气,只要你有改变它的勇气和决心,就一定能如你所愿。

是的,人一贫穷,自觉底气不足,见了有钱有势的人,往往觉得低人一等。但是,荀子却说:“君子贫穷而志广。”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但志向远大。换言之,真正有远大志向的人,是不会因为贫穷而气馁的。

关于“贫而志广”,荀子非常赞赏原宪,他曾不止一次为他的弟子讲原宪的故事,以激励他们。

春秋时,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那里弹琴。

子贡驾着马车,穿着白大褂,紫红的里子;小巷子容不得高大的马车驶进,他便走着去见原宪。

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与子贡交谈。

子贡见原宪落魄的样子,便笑着问:“呵!先生生了什么病吗?”

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作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

子贡听后,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荀子告诫韩非、李斯等弟子,子贡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原宪对于贫穷的看法,使他羞愧不已。因为他自己实际上有病——心病,不能从高层次看待贫穷的问题,也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更不理解原宪处于穷困之中却胸怀大志。

荀子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而无志”,也就是没有远大志向,精神上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自己对贫穷的妥协,志向的丧失。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这个“擎天柱”的支撑,其灵魂大厦必将会面临倒塌,他也就会随之胡思乱想,更可怕的是因此而走上邪路,那么,他将永无翻身之日,永远处于贫穷之中。

在荀子看来,“贫穷而志广”很可贵,但“宝贵而体恭”也不失为君子的风范。

法国富翁巴拉昂去世后,《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特别遗嘱:

“我曾是穷人,但当我去世走进天堂时,我却是一个大富翁。在跨入天堂之门前,我不想把我的致富秘诀带走。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有我一个私人保险箱,那里面藏有我的致富秘诀,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

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不可能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其睿智欢呼,但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信件。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穷人还能缺少什么?当然是钱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总之,答案五花八门。

一年后,也就是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

在48561封来信中,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颁奖之日,主持人问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她说:“每次,我姐把她11岁的男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富人也并不是生来就是富人,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富裕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要求。在这里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予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看来,换言之,可以说成是“君子非贫穷无以致远”。当然,这样说,未免有些偏激。但我们必须明白:在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只要敢于面对贫穷、挑战贫穷,就一定能战胜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