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000400000021

第21章 欧洲的一体化及其对外战略(5)

(四)欧洲联盟的法院

欧洲联盟有两个法院:欧洲法院和初审法院。初审法院是随着欧洲一体化发展而增设的,仅从欧洲法院分出有限的管辖权,并从属于欧洲法院。所以人们讲到欧洲法院时,意指两个法院。欧洲法院的管辖权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先予裁决,即对成员国法院提出的有关条约的解释、共同体机构通过的法令的效力和解释,以及共同体其他机构的章程的解释做出裁决。第二,受理委员会或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违反条约义务提起的诉讼。第三,受理对共同体机构的诉讼,行使司法审查权。这类管辖权使欧洲法院具有宪法法院和行政法院的职能。

欧洲法院有15名法官,另有9名公设大律师协助其工作。初审法院也由15名法官组成,可以指派一名法官充任公设大律师,担任公设大律师的法官不可同时参与判决。公设大律师不代表任何国家或机构,仅代表法律。其职责是对法院受理的案件发表公正、不偏不倚并具有详细论证的意见。法院在判决时十分重视公设大律师的意见,并通常予以采纳,尽管这些意见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法官和公设大律师从有资格担任本国最高司法职务的人士或具有公认的法律咨询能力的人士中选任,由成员国政府一致同意任命。法官和公设大律师每届任期六年,每三年补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欧洲法院、初审法院分别设院长一人,负责知道法院的司法和行政工作并主持听审。法院院长在法官中通过秘密投票选举产生。

第三节 欧盟的对外战略

欧洲的对外战略表现出两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所制定和实施的共同对外战略,其二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即法国、德国、英国的对外战略。这些昔日的列强曾经占据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但二战结束以后,它们的威风不再,沦为二流国家,处于美苏争斗的夹缝中。伴随欧洲联合进程的深入,特别是冷战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欧盟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国际行为体,正逐渐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欧盟的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

(一)冷战时期欧盟对外战略的发展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实力大减,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严重依赖美国,外交上也不得不追随美国。在东西方冷战中,西欧国家依靠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来对抗苏联东欧,西欧地区也自然成为美国遏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沿阵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西欧国家开始联合自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了对付苏联的军事威胁,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西欧六国在1957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走上了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在外交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法国的戴高乐主义和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就是这种倾向的深刻反映。

20世纪70年代,发展欧共体成员国的外交合作,促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是西欧外交政策的主题。欧共体在逐步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加强了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联合。1973年欧共体外长会议通过了发展政治合作的第二个报告,决定共同体“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参加到世界事务中去”,同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共同体将力求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欧共体的政治和外交联合,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也促进了东西方形势的缓和。

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共体在加强外交政策协调的同时,积极推进欧洲独立防务体系的建设。没有独立的防务就没有独立的外交,这是欧共体长期来的深刻体会。为摆脱对美国主导的北约的依赖,1984年,沉寂了30年的西欧防务组织“西欧联盟”被激活,西欧联盟经过调整,成为欧共体商讨军事战略、协调各国防务政策的机构。1991年底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把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和防务政策作为欧盟建设的重要目标。法、德、意、荷、比五国成立了欧洲军团,作为防务一体化的尝试。1998年的科索沃危机对于欧洲独立防务体制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面对近在咫尺的科索沃,欧盟却不得不依赖美国军队的干预。在这一事件的外交努力失败后,法国和英国发表了有关欧盟防务的共同宣言,认为欧盟外交的有效性必须要有可信的军事力量的支持,并提出了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1999年欧盟决定在四年内建立一支五六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使得欧盟能在不依赖欧洲之外任何力量的情况下,对在欧洲范围内发生的危机做出迅速反应。该部队的建立,标志着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二)欧盟的战略环境和实力地位

欧盟的地缘环境。冷战时期欧洲一直处在美国和苏联的夹缝中,受到两大集团的对立的制约。东西方对峙的消失,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欧盟的东扩已涵盖西欧、南欧、北欧和中东欧的广大地区,包括了一大半欧洲国家,控制了欧洲周边的所有海域,包括北面的波罗的海,西边的大西洋,南面的地中海和东面的黑海。欧洲已扩大到俄罗斯边界,无论欧盟俄罗斯双方是合作还是冲突,都会形成极为密切的互动。欧盟在未来吸收土耳其入盟,其地域将直接与中东产油国接壤,并包括里海原油外运的主要通道所在地区。这种情况固然有利于欧盟获取这些地区的油气资源,但这些相邻地区的不稳定,也将导致欧盟不得不直接卷入更大地域范围的国际纷争。

欧洲的经济实力。经过50多年来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欧盟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并且实现了货币的统一,欧盟的扩大和一体化使得它成为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经济体。2008年欧盟27国的GDP总量为18.39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4.26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更是远超美国。欧元的启动,维护了汇率的稳定,保护着欧元区的经济,使成员国能在较大程度上规避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欧元已逐渐成长为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强势货币。欧盟的不断东扩,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当然欧盟在科技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美国还有不少差距。

欧盟的军事力量。欧盟作为经济实力发展强大的一体化组织,目前在军事上的功能还非常弱,欧洲国家在防务上主要还是依靠北约。尽管欧盟成员国的军队人数超过美国,但是在军费开支和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上与美国相比尚有不少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使得来自东方的威胁大大减弱,欧盟成员国的实际军费开支在减少,而且受制于民众的意愿和严格的财政红字的约束,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的欧洲军事力量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欧盟防务体制的变化。欧盟国家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具备强大可靠的军事能力。随着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实施,欧盟的内部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强化,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标志着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从目前看,欧盟建立自己独立的防务力量,并非要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分道扬镳,而是力图在北约体制中与美国平起平坐。在现阶段,欧盟在维护安全方面还离不开美国。欧盟内部对于防务一体化还有不同的声音。对于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军事机构问题上仍然有分歧。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盟内部还出现了严重的对立。毕竟军事力量属于国家主权的核心部分,成员国不会轻易让渡,欧盟要建立一支真正统一的军队,实现防务一体化,将是长期而曲折的进程。

二、欧盟的战略目标和对外政策

(一)欧盟的战略目标

随着苏联东欧集团的崩溃,西欧的安全和外交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了推进西方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和确保欧盟在多极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欧盟逐渐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其对外战略目标:一是保持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二是要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起主导地位,三是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欧洲的资本主义模式的影响力。欧盟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内聚外联,即对内不断深化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形成一支对世界事务具有重大影响的强大力量;对外依靠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与苏联(后来是俄罗斯)中国的等国开展对话与合作,积极介入第三世界地区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