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17

第17章 借刀杀弟

时间?公元前239年

人物?嬴政、长安君、樊於期

秦王政八年,上党郡六城反叛,并杀死秦所派驻的地方长官。

吕不韦建议长安君成娇率兵征讨,嬴政准其所议,派精兵10万由成娇为将,带军伐赵,原有上党前线军队,也交由成娇统一指挥。其实长安君只有17岁,年纪较小,根本没有带兵能力,让他带兵,实际上是让他去送死,用上党的叛军之刀杀害王权竞争中的对手。

17岁的长安君,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常与将军樊於期讨论兵事。樊於期平常就十分痛恨吕不韦的献妾盗国、移花接木之举。一日,他让长安君摒去左右,备言吕不韦之事,然后说:“今秦王并非先王骨血,你才应该是王位继承人。吕不韦如今令你带兵伐赵,暗藏祸心,其实是害怕有一天他的事情败露,你会与秦王为难。所以他现在表面上重用你为将,实际上却是要把你逐出王宫,或者战死在战场上。而且吕不韦经常出入宫禁,与太后私通日久,他们夫妻父子聚在一起,所忌讳的人就是你。如果你这次出师不利,吕不韦将借此降罪于你,轻则削籍为民,重则杀戮诛灭。先王天下,将变吕氏之国。天下人都知道此事,你不可不作长久打算。”

长安君说:“不是将军说明,我至今不知。事到如此,应该怎么办呢?”

樊於期说:“如今蒙骜兵被派外征伐,紧急之间,不可马上回来。而你手握兵权,如果传檄天下,列数吕不韦淫人之罪,臣民百姓谁不愿意奉真主而重建社稷?”

长安君忿然按剑而立,说:“大丈夫有死而已!怎能屈膝于商人之下?愿将军为我出谋划策!”

樊於期立即派使者告知蒙骜说:“征赵后军即日前往,多蒙将军用心准备。”

使者走后,樊於期即替长安君起草一篇讨伐吕不韦的檄文,并派人四下散布。

与蒙骜一起攻打赵国的张唐知道后,连夜飞驰咸阳禀告秦王政。秦王政立即召来吕不韦商议。

吕不韦说:“长安君年幼无知,可以存而不论。此事乃樊於期主谋,发兵征讨即可。樊於期勇而无谋,不堪一击,大王不必过虑。”

吕不韦于是令王翦为将,兴兵10万讨伐。大将王翦带着10万大兵征讨长安君,长安君胆战心惊。王翦分兵三路攻打三城,自己所率一支亲自攻打樊於期和长安君所驻扎的屯留之地。

樊於期对长安君说:“王翦分兵攻打其他两城,如长子城和壶关城失守,秦兵势大,我们就难以取胜,要趁他分兵之际决一胜负。”长安君无奈,只得一切听从樊於期做主。

樊於期挑选万名精壮之士开门挑战,王翦佯败一阵,杨端和乘机混进城去了。

王翦退军10里,深沟高垒,派兵把守险隘的地方,据守不战。又拨军两万,帮助攻打长子、壶关,令手下早传捷报。樊於期每日挑战,王翦只是不应。樊於期以为王翦怯阵,正商议派兵支援长子、壶关,忽然军士报告两城已被秦军拿下。樊於期大惊,急忙移师城外,安排长安君驻扎城中。

长安君听到长子、壶关失守,忙派人召见樊於期进城商议。樊於期说:“几天之内,我就跟王翦决战,胜则乘胜进军,败则退走他国。”长安君无计可施,只得答应。

樊於期回到城外军营,王翦率兵与之大战一场,樊於期虽然骁勇,但终因寡不敌众,败回城中。樊於期不分白天黑夜,亲自带兵巡察,不时出城外厮杀,但也只是苟延残喘。潜入城中的杨端和见秦军攻打猛烈,深夜叩见长安君,晓以利害。长安君全没主见,只是把杨端和留在身边,作为救命稻草,每日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

樊於期驾车拜见长安君,告知马上出奔他国之事。长安君害怕回不了咸阳,犹豫不决,樊於期催促再三,请长安君早下决心。正好秦兵攻城甚紧,樊於期率兵出城死战。

杨端和陪长安君登城观战,只见樊於期左冲右突,非常艰难,最终人困马乏,抵挡不住,奔回城下,大叫:“开门!”

杨端和持剑在手,大声叫喊:“长安君已经降秦,谁开城门,格杀勿论。”随即取出降旗招展。众军已见取胜无望,尽皆不动声色。长安君做不得主,只有流泪的本领。樊於期长叹一声:“竖子不可辅佐!”复杀开一条血路,逃向燕国而去。杨端和大开城门,迎接王翦大军入城。长安君自杀身亡。

秦王政下令杀掉跟随长安君造反的士兵,全城百姓全部迁徙边鄙。又悬五城之赏,万金之重,捉拿樊於期。

一场兵变就这样“其兴也勃,其败也速”,成为历史上快速翻过的一页。秦王政不仅借刀杀死了长安君,其所属军吏也尽皆斩首,还把屯留的百姓迁往临洮。临洮是秦国势力范围所能到达的最西边,可见处罚之重。

延伸阅读

许多学者认为樊於期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持这一看法,认为《秦始皇本纪》详载屡次出战秦将姓名,独不见有樊於期,而桓齮在始皇十四年的败走,正与燕太子丹的十五年由秦归国在时间上恰好相当。且此后再不见桓齮为秦将事,所谓“走”当是大败后畏罪逃走。

自然,也有不少反对这种看法的,司马光在记载此战事时用“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看来也是不认同这种看法。仔细分析,的确存在着许多疑点。

历史考证是在遵循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断的,归纳起来,认为同一个人的理由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是对樊於期来说,之前没有他的记载,而名字发音又如此相近;二是对桓齮来说,战败时间恰好吻合,且此后再无桓齮为秦将事。

但以现存的史料和桓齮于十八年战死的记载,只能认定桓齮与樊於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3世纪,战争的破坏和政治上的动乱进一步加剧了希腊各邦经济的衰落和贫富分化。当时斯巴达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种情形促使斯巴达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发起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首倡改革的是国王阿基斯,他实施取消债务、平分土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之后,国王克里昂米尼继续其事业。他用暴力手段推行改革,后来战死沙场。他死后,内比斯用更激进的形式进行改革。他驱逐贵族地主,平分其财产,因而遭到全希腊奴隶主阶级的反对。后来,在阿卡亚同盟和侵入希腊的罗马军队的联合镇压下,改革遭到失败,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时被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