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04

第4章 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吗?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观点,我们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采取否定和反对态度的。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那么应当怎样看待这种主张呢?

(1)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入侵东方国家所带来的后果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通知》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讲到,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酷又愚蠢的,但他们的蒸汽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在揭示这个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第一,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和福祉,而是极其深刻的灾难。因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因为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东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将生长和发展起来,他们将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掘墓人。

第三,殖民地人民不应当充当西方殖民者驯服的奴隶,而应当为反对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奴役、摆脱西方殖民者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斗争。因为“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是不会收获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这种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这就是说,与英国在印度一样,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不过,这还“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所起的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毛泽东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他指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为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经济不独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一个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当然还会同它打交道并发生经济文化往来,但那时的中国将作为主权国家同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时期那样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帝国主义列强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正因为如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可见,毛泽东的这个论断是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的。

如何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呢?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不仅在中国倾销商品,而且经营了许多企业,不断扩大外资在华的势力,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据统计,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主义1936年控制了煤产量的55.2%和新法采煤量的77.4%1937年掌握冶铁工业的95%;1936年掌握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在交通运输方面,外国资本1936年掌握铁路总长度的88%;1930年即已掌握外洋航运和国内航运吨位的81.2%。在轻工业方面,外国资本1936年掌握纱锭的48.2%,织布机的56.3%(东北日本纱厂尚未计入)在这前后还掌握了毛纺锭的62%,毛纺机的48%1935年即掌握烟厂产值的63%以上。抗战前夕,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71,6%。在银行方面,外国银行1936年的在华资产要比华商银行多1/3.这就是说,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重要的轻工业。它们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例如,提倡“实业救国”的张謇,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是1918年到1927年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1931年,日本在天津尚无一家纱厂,到1936年已收购华商纱厂中的4家,控制了天津纱厂纱锭的71.2%,织布机的76.34%。

第三,帝国主义列强“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为此,它们致力于保护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一切剥削形式(特别在乡村),主要是封建地租剥削和高利贷剥削,并使之永久化,因为这些形式“是它的反动的同盟者生存的基础”。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妨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使农村中的资本积累,不用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不投到工业里面去,反而再投到土地和高利贷方面来,更加量地用半封建的形式剥削农民。”中国农村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陷于停顿状态,无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及资金,从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它所支持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在这少量的工业中,民族资本经营的又只是非主体部分。194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资本按1952年人民币币值计算,不过20.08亿元。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它们的规模小,设备落后,多数为工场手工业。中国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工工业(即以外国的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和装配工业(即以外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自从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只是成了一个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国家。

历史表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与贫穷的根源,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道路。

(樊丽明邱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