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96

第96章 5、为什么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为什么当时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责任制而现在许多农村又实行集体合作生产?传统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首先在农业上进行重大改革一直都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使农业从半封建制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生产力迅速上升。1956年完成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又使中国农业解脱了小生产所有制的局限性,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1949~1978年,中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使历史上极为严重而频繁的水、旱灾害大为减轻;农业机械和机电排灌动力的大幅度增长,化肥、农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及耕作制度的改革等,使农业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30年中农业的发展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农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农业中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克服思想僵化的状态。全会十分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为调动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包括逐步推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普及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一系列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主要有: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适当发展的政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政策;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政策;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相结合的农业投资政策;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实行多渠道流通的政策;扶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政策,以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等。上述基本政策,适应了中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积累资金、促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然而,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和耕地减少的趋势尚未有效控制;农业投入不足,物质技术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业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工农业产品比价不合理和农产品流通体制不畅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1991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要求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决定》指出,90年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积极“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会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形势转好。1995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都有增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也持续发展,农民实际收入增加。但是中国农业滞后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因而抓好农业成为突出的战略重点。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目标,首要是加快农业发展,强化农业基础。“九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开发“四荒”的承包还可以更长一些。这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重大政策。随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建立土地使用和流转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使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服务、协调管理、资源开发、资本积累等职能。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的是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3日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曾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划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农村的发展就是要实现这两个飞跃。广大农村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将来都要走向新的集体化、集约化,这是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贾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