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15

第15章 生肖相生相克说

生肖相生相克之说由来已久,在漫长的旧社会人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远离这种迷信,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净化生肖文化。

生肖相生相克说由五行的基本规律相生和相克发展演变而来。所谓相生,即指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的意思;而相克则是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意思。生肖相生相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冲害”。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一书,据该书记载,有一次,周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之道,箕子讲了“洪范九畴”即九条治国大法,而这第一条,便是讲五行水火木金土的:“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甜。”五行学说在产生之初就已广泛渗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生肖文化也不例外。

古人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一分为二”,分出阴阳来,还对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做了五行的划分。按照古人的说法,十天干中列于单数位的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列于双数位的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也分为阴辰阳辰,属阳者为子、寅、辰、午、申、戌,属阴者为丑、卯、巳、未、酉、亥。以五行说划分十天干也容易,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而十二支面对五行的“瓜分”,就不是简单的等分除法所能分配均匀的了,古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却也巧妙,据《淮南子天文训》载: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四季为土。所谓四季,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对应十二辰中的辰、未、戌、丑。这样,天干地支的五行归属,再配以五行方位观,就成为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史酉西方金,壬癸享予北方水了。

因为阴阳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说,将其与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结合在一起,与此一起的生肖也就有了相生相克的含义。在人们看来,人是可以进行自主的五行调节的,这样就可以称心如意、转逆为顺。

古人认为,子鼠午马相冲,丑牛未羊相冲,寅虎申猴相冲,卯兔酉鸡相冲,辰龙戌狗相冲,巳蛇亥猪相冲,此即为“六冲”之说,又称“对冲”。迷信的人还坚信,子鼠未羊相害,丑牛午马相害,寅虎巳蛇相害,卯兔辰龙相害,申猴亥猪相害,酉鸡戌狗相害。对此,民间还有段顺口溜:“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在中国岳西等地还有《反婚歌》:“从来白马怕金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割,金鸡见犬泪相流,灵猴与猪不同圈,蛟龙玉兔不到头。”虽然形式语言各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出奇地一致。

冲害之说应用得最多的还是婚娶嫁俗和葬礼丧俗。古人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生肖冲害之说是封建时代包办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男女双方若有冲克,则必定不会有此后的婚嫁了。许多有情人只因所谓的“属相不合”而未成眷属,酿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婚姻悲剧。

此外,办丧事大殓时也要忌属相。“大殓”的时候禁忌很多,有一项禁忌就是某种属相的人必须回避,这些都由阴阳先生算出写在“殃书”上。从前,如果死者不是善终,阴阳先生可以拒绝不开“殃书”,死者没有“殃书”,就不能入殓安葬。

从科学的角度看,以上生肖相生相克之说哪有什么真实与科学之言?只不过是一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虚言妄语罢了!

延伸阅读

“羊入虎口”的忌讳

一次,名旦孙

云奉旨在皇宫中为慈太后演出《玉堂春》,戏中有一句台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还”,谁知慈听后勃然大怒,喝令停演,命人立即将孙

云驱逐出宫,惊得四座心惊胆颤。孙

云受了罚,却还不知犯了什么罪,后来得知是因为他那句“羊入虎口”的唱词犯了忌——慈生于乙未年,属羊。慈

太后是一个顽固派,对这种关系到自己命运的“大事”尤为敏感,对于这种“恶咒”自然不会容忍。这个段子就牵扯到生肖属相之间的相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