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08

第8章 生肖与民族图腾

生肖是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是一种隐性的民族语言。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把生肖动物作为本民族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当中,不仅有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节日,还有先民们留下来的最具中国特色的生肖年。无数的朝代更替,更有兴盛与衰亡的浮浮沉沉,华夏儿女过生肖年的传统却从不曾改变。生肖之年已经超出了传统节日的范畴,升华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情结,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吉祥和威严的怪兽,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神。后来经过长时期的发展,龙逐渐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词。封建时代的皇帝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就连身体也被普天下百姓奉为龙体。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以及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也都经过了后人的加工与渲染,与龙扯上了关系。他们被认为是“龙种”,即天生做皇帝的命,就连他们的孩子,也都被称为“龙子”。现如今,我们还常常提到“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的说法,这种说法已经超出了远古时代图腾崇拜的范畴,而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展现,是整个民族所共有的、与生俱来的文化现象。

除了龙图腾之外,其它一些民族也把十二生肖中的其它动物看做是本民族的氏族,并且顶礼膜拜。

广西南丹县的瑶族黄姓把母猴奉为始祖。当地传说,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冷,因为黄姓的始祖妣为母猴所生,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黄姓始祖妣也不例外。于是,人们就请始祖妣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很感谢始祖妣,并且把母猴奉为神灵。至今,在瑶族生活的地区,也还保留着禁止捕杀猴子的习俗。

云南大部分地区的白族有虎氏族和鸡氏族的区分。虎氏族认为他们的始祖为雄性白虎,在他们的心目中,这种白虎威武雄壮,并不会伤害他们自己民族的人们。当他们打算要出远门时,也会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有虎神的庇佑。虎氏族人从外归来,也会算准日期,只有虎日进门才吉利。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他们在迁徙时,会在身后背的箩筐里放上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适合安家的地方。此外,中国的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也称虎是其祖先。

如今,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作为民族标识之一的生肖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撞击。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视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将其看成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自身做起,将传统的生肖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身心当中,上升到民族标识的高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播生肖文化,才能有利于生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延伸阅读

天水蛇神

在甘肃天水地区,有对蛇的敬畏和禁忌的习俗。如果家中有蛇出现,表示家中有邪气,家里的人不能安居,主人应焚香磕头礼拜,祭神驱邪。如果人们看见交尾的蛇就要回避,并且不能同其他的人说,因为交尾蛇的形象和古代伏女

蛇身人首的形像是非常相似的。他们认为蛇是有灵性的,他们在塑造神像时,往往把小蛇放入泥胎头部或腹内,以显示神性灵验。遇蛇要避,蛇有难要救。当地人最忌讳打蛇,打蛇遭报应的故事在天水一带数不胜数。天水地区对于蛇的敬畏和崇拜实质上是古代图腾崇拜的进一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