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95

第95章 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狗作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帮助人们狩猎、保护畜群、驱赶野兽、看家护院甚至送信救急等,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狗的真诚,所以人与狗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遗址等人类早期的文化遗址当中对于对于家养犬的遗骨的发现。从历史进化的角度分析,在人类以打猎维生的时期,猎者身后往往跟着一些野狗。当猎物被猎人打伤时,野狗就围上来抢吃猎物,猎人们会把自己要的带走,其余不要的留给野狗,久而久之,猎人与野狗之间便逐渐熟悉起来,并且慢慢建立了感情,野狗也就慢慢地被驯化成家犬了。

在哈萨克族、蒙古族以及维吾尔族流传的神话传说当中更是直接把狗依附于人归结为神的旨意:狗是神在创造了人之后创造的第一种动物,神告诉狗说它将来的主人是人,它的使命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狗受了神的委派,对人非常忠诚,帮助人看护棚圈、狩猎、守夜,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其原因就在于这是神的旨意。

无论怎样,对于主人的忠诚是狗的本能。狗在捕猎时会随时与主人保持联系,似乎更像是一位猎友,与主人并肩作战;狗在奔跑时也会围着主人,把主人的家视为自己的家,把主人家的房前屋后视为自己的领地;当主人早晨出去开门时,狗也会跑来跑去凑热闹;当主人在田间干活时,狗会蹲在地头放哨;而当家中来陌生人时,狗会跑到主人跟前,对着陌生人做出防卫、驱赶的反映。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管主人身份的贵贱、家庭的贫富,狗对于自己的主人永远都是忠诚不二的。

在通信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狗还可以充当人们的信使。《述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晋时代的文人陆机养了一只善解人意的狗,名叫黄耳。一次,陆机在京师有要事要通报自己的家人,但事关重大,一时又找不到值得信任的人托付,于是就吩咐黄耳说:“我把这封信给你,你一定要替我带回家去,并且还要拿到回信后方能回来。”说完陆机把信绑在了黄耳的后腿上,黄耳就出发了。到四十九天的时候,黄耳还没有回来,陆机心急如焚。到了第五十天,黄耳终于面容憔悴地狂奔了回来。陆机连忙从黄耳的腿上取下回信,匆匆阅读。等陆机读完信后,才发觉黄耳因过度劳累力竭而亡了。陆机十分悲痛,替黄耳筑了座坟冢,这就是后来的“黄耳坟”。

狗还非常地聪明,会用与狼相似的方法驱赶羊群,这对于人类进行狩猎与畜牧的发展非常有利。狗会在人狩猎时跟踪野兽,协助人放牧羊群,驱赶野兽,对山羊、绵羊等有蹄类动物的完全驯化和大规模的饲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狗也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伙伴。除了继续用狗来看门、防贼之外,狗还被人们当做宠物来饲养,部队上还专门训练军犬搜索罪犯、稽查毒品以及炸药、武器等违禁物品等,用途非常广泛。

延伸阅读

狗的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狗孤独寂寞,就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狗先找到了野兔,但是到了晚上,野兔在草丛中倒头就睡,而狗却睡不着,听到一点响动就“嗡嗡嗡”地叫个不停。野兔对狗小声说:“你疯了,天都黑了还叫什么?如果被狼听到了它就会过来吃掉我们的。”狗以为兔子是胆小鬼,就去和狼做朋友。到了晚上,狗听到风吹草动就又不停地叫了起来,狼说如果叫声被熊听到了就会过来把我们吃掉。于是狗又离开了狼,去和熊做朋友。狗在熊洞外守夜,谁知又不停地叫了起来,熊听到狗叫后大为恼火地说:“你乱叫什么?如果被人听到了就会过来抓走我的。”狗心里想,熊看起来身强体壮,却还不如人的胆子大。最后狗找到了人,一到了晚上,人在屋里睡觉,而狗在门外守夜。晚上狗叫时,人就会出来看看,不但不责怪狗,还会给狗一点食物时,狗感觉还是人最好。就这样,狗与人类成为了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