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
8037200000061

第61章 第60招 帮助孩子克服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考试恐惧心理是孩子在预感到考试的威胁性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烦躁、情绪不安的心理反应。只要一遇到大考,就会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现象。考试恐惧是心理疾病,干扰孩子考试,也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试恐惧与家长及孩子自己对学习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有关系。

刘远现在上高中,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排在班级前五名,成绩相当优秀。进入高三下半学期后,刘远却出现了考试焦虑现象。只要学校举行模拟考试,他前一天就会失眠、头痛,还吃不下饭。最近几次的考试绩都很不理想,这让刘远的精神有了抑郁倾向。

刘远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平时对他要求很严格。他自己也立志要考入重点大学,他所在的高中属于市重点。以他平时的成绩,只要一直保持下去,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自从他有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之后,就出现了考试恐惧心理。

他对老师和父母讲,他现在只要一坐进考场,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心里很焦急又很兴奋,结果看到的题目都不会做了。妈妈刚开始还责备他不认真,现在才发现孩子是出现了心理问题,也非常焦急。

有些孩子曾是“尖子生”,由于几次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及同学的冷眼,产生了考试焦虑;有些孩子平时备考不充分,在考场上也容易出现考试焦虑。

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竞争压力大,每一次考试都被看得很重,以致对考试产生恐惧。严肃的考场气氛,同学的正襟危坐,老师的大力宣扬……给孩子形成了巨大的考场压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一点,就容易出现考试焦虑。

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一 让孩子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考试

孩子要正确认识考试只是对自身学习状态的一种检测,一次考试的成败并不能够说明自己的人生就要失败。能力永远都伴随着自己,不会因为考试而增强或减弱,要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每一次考试。

黄蕊这次考前没认真复习,一上考场心里就开始紧张了。第一场考语文,她一拿到试卷,就发现自己看着题目很熟悉,可大脑里就是一片空白。不知不觉头上就冒出了汗,45分钟下来,她勉强把题目都答完了。

成绩下来,黄蕊考得很差。回到家,她就伤心地哭了。妈妈看到她这样,赶紧过来安慰她:“一次考试算不了什么,你每次的作业都是‘优’,就说明你知识掌握得不错。考试只是一种检测,不要太在意结果。”妈妈的宽慰让她心里好受多了。她仔细看了一下试卷,这些题自己都会,是自己当时太紧张了。

孩子不能太重视考试成绩,而应该更关注自己平时的学习过程。考试考不好,并不说明自己没有学好。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才能免除孩子对考试度的关注。

建议二 让孩子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临考前,同学中会有人开夜车,有人搞题海战术,但这些并不是复习的好方法。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考前突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只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考前焦虑。

陈冲是班上的尖子生,平时学习很刻苦。但每次到了期末考试,他却是班上最轻闲的一个。大家都在挑灯夜战,抓紧每分每秒复习。他却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休息、午睡,还打一个小时的球。每天晚上也是十点钟准时上床睡觉。

考前他会把自己的文具、眼镜等学习用具全部准备好,上了考场就开始冷静沉着地答题。他对同学说,考试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考试时才会自信。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考前一个月就应该开始最后收拢。临考前几天,就要放慢节奏,做好休整了。越是手忙脚乱,往往越是心情浮躁,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好考前准备工作,有效减轻焦虑情绪。

建议三 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失败

在考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败。许多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失败经历,对考试产生了恐惧。考试失败是有多种原因的。如果考前过分担心失败,只会分散自己的精力,给考试增添心理负担。考试失败后,要及时排除不良情绪,乐观看待自己的学习情况。

陈秋上次考试考差了,事后他很忏悔、自责,觉得是自己上课听讲不认真造成的。这一段时间,他听课、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到了考试前,自己却不自觉地紧张起来了。他害怕自己这一次又考失败了,那样在老师面前就更抬不起头了。

陈秋越想越紧张,结果考试时发挥失常,又考砸了。这次考试对他的打击更大,因为拿到卷子后,他才发现自己错的题其实都会做。当时大脑里却什么也想不起来,所以都空在了那里。陈秋现在听到“考试”两个字就紧张。

孩子无法正确看待考试失败,导致不良情绪入侵,从而影响到下次考试的发挥。这种状况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否则患上“考试恐惧”就得不偿失了,明明会做的题,因为焦虑而失分,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平时的努力都白费了,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

建议四 教会孩子考场自我情绪调节

自我情绪调节,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法。孩子如能正确运用自我调节,就可以有效缓解考试焦虑。父母可以教给孩子自我质辩法、行为矫正法等心理调节方法。用科学的手段来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刘欣现在出现了考试恐惧心理,每到考前就会失眠。妈妈便教他运用自我质辩法来进行心理调节。妈妈让刘欣用一张白纸,把自己对考试的忧虑一条一条写下来,然后对自己写下的每一条理由进行质辩。

刘欣自己指出每条忧虑中,哪些是自我认知偏差,哪些是不必要的忧虑。然后再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自己在使自己紧张,不是考试使自己紧张……”刘欣通过同消极的自我意识、自我暗示进行质辩,重新树立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考试的信心增加,焦虑明显减弱了。

孩子对考试产生恐惧,属于心理疾病问题。教会孩子应用相关的心理学调节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心理障碍问题。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孩子排除不良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用轻松健康的心态面对考试。

建议五 教孩子坦然面对考场上的紧张

当孩子在临考时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时,要坦然地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应该抱着“紧张点也好,能调动大脑兴奋度”的心态,学会放松,不过分在意身体的变化,几分钟后,紧张感就会自然消失。

让孩子学会享受这种紧张,把精力放在有条不紊地审题、做题上。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思维会渐渐由无序走向有序,适度紧张的感觉还会有助于孩子的超常发挥。多经历几次这种状态,孩子就能够克服对考试的焦虑。

成功教子箴言

考试恐惧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考试临场发挥,父母要帮助孩子减轻这种考试压力,让孩子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考试,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