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20

第20章 帝王气象·抓住机会,顺水推舟 (2)

吕夷简问刘太后说:“听说宫中有妃子病逝了,怎么没听说有治丧的内旨发出来呢?”刘太后不高兴地说:“宰相也干预宫中的事吗?”吕夷简态度很坚决,他说:“臣待职宰相,事无大小,都得闻知参与!”刘太后不愿跟他多说,便拉着仁宗退朝回去了。后来,刘太后心里不踏实,就单独把吕夷简召进宫来问道:“李宸妃不过是个一般的宫妃,你为什么要用厚礼去葬她呢?”吕夷简意味深长地说:“她可不是一般的宫妃啊!”这话把刘太后说得心里发毛,遂命人按吕夷简所奏,厚礼安葬了李宸妃。刘太后死后,燕王告诉了仁宗的身世,仁宗才知自己为李宸妃所生,不禁号啕大哭,竟连续几日不上朝。后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对刘太后深恨不已。

对于刘太后之恨,仁宗便迁怒到她所使用的大臣上来,有一天一次就罢免了张煮、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钱惟演七个人的官,回到后宫,还恨恨不休,对郭皇后说:“这些人阿附巴结刘太后,在同宰相吕夷简商量了以后,一下子就都罢了他们的官,总算出了我一口恶气!”谁知郭皇后也不是个懦弱无知的人物,对于朝政,她也十分了解,她“哼”了一声,对仁宗说:“难道吕夷简就没有阿附过刘太后吗?”仁宗一听,即刻下旨,免了吕夷简的宰相职务。

吕夷简本以为罢官风潮已经过去,自己已逃过了这一关,没想到罢官的诏书竟送到了自己的家里,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毛病出在哪里,就托宫中的宦官阎文应打听。

阎文应是开封人,因他善于见风使舵,不断升迁,到仁宗时,已升为内副都知。经过详细的了解,阎文应终于知道吕夷简遭免是郭皇后所致,于是,两人合谋,想寻找时机废掉郭皇后。

吕夷简事先做的铺垫工作果然有成效,经过一番活动,仁宗觉得吕夷简为自己母亲的葬礼出了力,也算为自己争了一些面子,就又恢复了他的宰相职位。吕夷简大权在握之后,便进一步同阎文应勾结,要把郭皇后废掉。

恰在这时,宋仁宗的妻妾之间发生了一场冲突,被阎文应及时地利用了。当时,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有两个,一个是杨美人,一个是尚美人,两人相互争宠,但同时又联合起来对付郭皇后,生怕郭皇后专宠,让仁宗弃了她们两人,因此,杨美人、尚美人和郭皇后的矛盾就越来越深。郭皇后又是个好强斗胜之人,不甘于被两个美人分宠,就经常训斥她们。一次,郭皇后当着仁宗的面训斥尚美人,尚美人见仁宗在场,就有恃无恐地顶撞了她几句。郭皇后怒火上冲,一巴掌打在了尚美人的脸上,尚美人不敢还手,连哭带喊地跑到仁宗的背后躲避,郭皇后紧追不舍,竟一巴掌打在了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几条血印。这下子惹恼了仁宗,也吓坏了郭皇后。但事已至此,郭皇后只好赔罪,仁宗拂袖而去。

阎文应看到了这件事,觉得捞权的机会到了,若能废了郭皇后,再立一位新皇后,哪有不受宠信的道理?他从一旁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郭皇后的坏处,弄得仁宗更加气恼,决定废掉郭皇后。但仁宗生性谨慎怕事,胆小懦弱,他担心随便废立皇后会引起大臣的不满,就问阎文应该怎么办?阎文应一听,正中下怀,对仁宗说:“陛下圣明,虑事周密,这本是陛下的家事,朝臣不应干涉,但陛下愿意交给朝臣讨论,实在是英明仁厚之举。不过,像您脖子上被打了几条血印这种事,恐怕不好当众展看,陛下可把宰相吕夷简召进宫来,让他验看,他若没有异议,其他朝官就不会阻拦了。”仁宗觉得阎文应说得很有道理,就把吕夷简召进宫来,吕夷简早由阎文应告知,一见仁宗脖子上的血痕,当即显出痛心疾首之状,而且引经据典,大谈君臣之道,极力主张废掉郭皇后,并建议谁不同意废掉郭皇后,谁就是不通君臣大义,就坚决罢掉谁的官。在吕夷简的大力支持下,仁宗顺利地废掉了郭皇后。

郭皇后被废以后,阎文应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进一步信任,后宫的嫔妃也都对他倍感敬畏,尚美人和杨美人也对他感激不尽。只是两位美人生性轻薄,郭皇后被废以后,两人更加肆无忌惮,日夜纠缠不休,弄得仁宗沉溺酒色,有时连早朝都不到,后来干脆病倒在床。于是,宫廷内外议论纷纷,都说杨美人、尚美人淫荡成性,妖害君主。阎文应见显示自己忠心、取得皇上信任、大臣好感的时机又来了,就三番五次地劝仁宗要保重身体,弃绝两位美人。仁宗听得烦了,就顺口说了一句:“好吧!”阎文应一听,即刻来到两位美人居住的地方,喝令小太监把两位美人强行拉上车子,推出宫外。两位美人哭泣求情,阎文应口称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无人敢违。杨美人还想再见皇上,阎文应骂道:“你们这两个宫廷奴婢,别再作痴心妄想了,赶快出宫去吧!”

第二天,阎文应向仁宗汇报了这件事,仁宗真是瞠目结舌,不知以对。但他总不能再让人把两位美人请回来,只好承认这种现实,诏令她俩做了尼姑。

仁宗的身体转好后,越发觉得阎文应忠心,朝廷内外也都交口称誉阎文应是一位公忠体国的宦官。自两位美人被逐以后,仁宗又想念起废后郭氏来,大有再复立郭氏做皇后之意。阎文应听了,十分担心,恐怕郭氏复立后对自己不利,就想寻机害死她。正巧郭氏偶染小病,阎文应就胁迫医生,故意错开药方,使郭氏的病越来越重,终于致死。医生深知其中利害,当然绝不敢说。

阎文应害死郭皇后以后,在宫廷之中自然独霸了天下,上下莫不畏之如虎,其权势之大,可以想见。但阎文应得意忘形,经常以权谋私,并专权害人,逐渐引起了部分正直大臣的不满,在大臣们的压力下,仁宗不得不将他贬为外官,后死于相州任所。

【评议】

阎文应的专权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没有刻意的追求,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当机会来时,他就见缝插针,行顺水推舟之势,积极利用矛盾,蛊惑别人,表现自己,一步步地走向了权力的顶峰。当然,他的不正当手段和他卑鄙的作为是不足取的,我们要看到的是,在宫廷这一特殊环境里,太监是怎样取得权力的。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宦官屡屡专权,其致权之术是多种多样的,但见缝插针、顺水推舟,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确定什么样的进取策略,在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处世方针,既能审时度势,又能顺时应世,既要有耐心的等待,又要有积极的进取,应当是明智之人所采取的明智之举,古人所谓的“与世推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壮烈之士固然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是殉道者,是为理想与信念而捐躯的志士,他们的作用是激励后人。且不管他们所信奉的东西是否合理,就他们能为信念而献身这一点来讲,就足可称道。但是,要实现一种理想,仅靠这种精神还不够,真正具有实践价值的,是把努力、创造、等待、寻找和时机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