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30

第30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红拂女风尘识英雄

【引言】

我们都知道唐传奇中“风尘三侠”的故事,杨素的侍女红拂慧眼识英豪,识得落魄中的李靖是一位真英雄,于是便夜投李靖,与之私奔。那么,李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下面的事例正表现了李靖 “英雄本色”。

【事典】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突厥侵犯太原,唐高祖李渊任命当时的著名将领李靖为行军总管,统领江淮兵一万多人驻扎在太谷(即今山西省太谷县,位于太原盆地东部)。当时,各路军队都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只有李靖的军队毫无损失。高祖常说:“平定萧铣、辅公袥,李靖立下奇功,即使是汉代的名将韩信、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他啊!”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莫贺咄设侵犯边境,高祖再任李靖为灵州道的行军总管。不久,颉利可汗侵入泾阳(在今陕西泾阳县境内),李靖率军昼夜兼程奔赴幽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西南),截断颉利可汗归路。后来因与突厥和亲而罢兵。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厥各部纷纷叛离唐朝,朝廷准备出兵平叛,唐太宗再次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李靖率精锐骑兵三千余人,从马邑(治所在今山西朔县)出发,直趋恶阳岭,逼近敌人。颉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采取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顿时慌了手脚。他见唐军突然出现,非常恐惧,对部将们说:“唐军若不是以倾国之兵来袭,李靖岂敢孤军深入到我们这里?”颉利可汗疑惑不定。

李靖派人探知了他们的内情后,就暗中派间谍离间他们君臣。不久,颉利可汗的心腹大臣康苏密前来降。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进军攻破了定襄(治所在今内蒙古土城子),俘获了隋朝的杨正道及隋炀帝的萧皇后。李靖派人将他们送回京城长安。颉利可汗仅单身独骑逃遁。李靖因战功突出,进封代国公。

太宗曾对李靖说:“汉朝的李陵率步兵五千,最后还是在匈奴失败,您以三千轻装的骑兵深入突厥重镇,克复定襄,威震北狄,实在是古今所未有啊!您完全替我报了往年渭水之战失利的耻辱。”自从李靖攻破定襄以后,颉利可汗对李靖十分恐惧,就退保铁山(在今内蒙古阴山以北),并派遣使者入朝谢罪,请求以突厥全国向唐朝投降。太宗任命李靖为定襄道的行军总管,前去迎接颉利可汗。颉利虽然在表面上请求朝见太宗皇帝,实际上暗中还在犹豫。当年二月,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往铁山抚慰颉利可汗。

李靖料到颉利尚怀有二心,就对将军张公谨说:“皇上降旨,派遣使者到突厥,突厥人必然自我宽心,认为已派了使者,没有防备。我们现在趁机挑选一万名精壮的骑兵,携带二十日的军粮,率兵经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为河套东北地区通往阴山以北的要道)袭击颉利,必然取胜。”张公谨说:“皇上降旨允许颉利投降,本朝也有使者在颉利那里,现在讨伐他,恐怕不合适。”李靖说:“这是用兵的计谋,机不可失,这正是当年韩信击败齐国的原因。至于唐俭等人,没有什么值得吝惜的。”于是,李靖督促军队急速前进,迅速到达了阴山附近。恰巧遇到突厥哨兵营地,共有一千余顶帐篷,李靖选好时机,指挥军队突袭,将突厥哨兵全部俘获,然后让他们随军一起前进。

颉利见到唐朝使者,非常高兴,也就不再担心唐军到来。当李靖率军到达离颉利营帐十五里的地方,突厥人才察觉。颉利畏惧李靖,不敢与之交战,率先逃跑,他的部下也因此一轰而散。李靖斩首敌人一万余,俘获男女十余万人,并杀掉了颉利的妻子。颉利乘千里马逃走,意图投奔吐谷浑,被唐朝的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献给朝廷。

不久突利可汗来降。于是唐朝收复了定襄、常安一带地方,国土边界从阴山以北一直延伸到沙漠地带。

太宗听说李靖击败颉利后,十分高兴,对侍臣说:“我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过去,国家刚刚建立,太上皇因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缘故,向突厥称臣,对于此事,我未尝不痛心疾首,立志扫灭匈奴,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李靖仅出动小部分军队,深入敌人的腹地,无往不胜,使单于叩关入朝,过去的耻辱,现在不是雪洗了吗?”

太宗力排温彦博对李靖的谗毁,重赏李靖,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

【评议】

唐朝初年,北方的突厥等少数民族不断骚扰北部边境,唐朝屡次派兵,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失地赔银,唐太宗的“渭水之盟”,就是典型的例证。但李靖以非常手段对待非常之敌,收到了汉朝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成效,不仅收复了北方的失地,扩大了国境,更重要的是从此安定了北方边境,为唐朝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因此,李靖不仅是靖边的功臣,也是唐朝繁荣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