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63

第63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玩欲火而自焚 (1)

【引言】

在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中,非常强调两点:一是“慎”,一是“独”。所谓“慎”,就是要谨小慎微,用三国时期刘备的话说,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要通过积累小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造就自己良好的品格。“独”就是要人们在独处的时候节制自己,不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公众的监督,人们不易做坏事,但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私欲就容易萌动,就易于做坏事。所以,只要能把“慎”、“独”两点做好,就可以修成道德之身了!

但在中国的传统中,人的公开的政治面目很难和人的私生活统一起来,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仁义道德”是喊给别人听的,是叫别人做的,而“男盗女娼”却是自己真正想的,是自己要做的。所以,口号和实践形成了严重的背离,久而久之,人们觉得这听来十分美好的口号变得虚伪了,人们逐渐地变得不愿意只听你怎么说,还要看看你怎么做了。归根结底,人们变得聪明起来了。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我们不再受骗”。

言行不一,在中国古代史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且不说封建帝王,就是一些所谓的功臣名相乃至贤人名士,如果把他们的私生活抖露出来,他们的形象也就立刻倒塌了。中国人在看某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他看成完美的,在看到他的功业时,把他的私生活也看成是道德的。孰不知,中国人心目中的许多偶像,其私生活实是秽乱不堪,但中国人为了自己的自尊,要极力保持其偶像的纯洁性,对于他们龌龊的私生活,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其实,“公”、“私”应该分开,只要不把“生活”带到“工作”中来,你爱怎样,别人是无权干涉的。但中国的传统并非这样,它教人“慎”、“独”,教人窥探别人的隐私,发掘别人被窝里的新闻,再用这种新闻来搞倒搞臭一个人。这种现在还大有用场的方法,实在是源远流长。

然而,古人讲的绝非没有道理,如果不修身,就很难齐家,就很难平天下,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上的道德败坏,就很容易影响到他的社会品格,如果这个人做了皇帝,那其后果就更加不可设想。

【事典】

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本是一个具有非凡才智的皇帝,只因他欲火横流,不仅没能成就一番事业,终致身败名裂。

完颜亮是辽王完颜宗干的次子,其母大氏是宗干的侧室。完颜亮自小聪敏好学,其母大氏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完颜亮幼承母教,对于汉族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但由于是庶子,所以经常遭受正室徒单氏的歧视,他就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求自保。这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造就了他既早熟持重,遇事谨慎而又猜忌残忍、城府莫测的性格。

金天春三年(公元1140年),完颜亮十八岁,由于父亲的庇护,被熙宗封为奉国上将军,其后官职屡得升迁。不久,父亲宗干病逝,完颜亮失去了靠山,幸亏他自小养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性格,所以仍能同王公大臣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他把小时候趋奉徒单氏的本领运用到官场之上,颇见效果。一次,熙宗跟他谈论太祖开创金国基业的艰难经历,完颜亮装出一副极受感动的样子,涕泣不止,他的态度让金熙宗觉得十分难得,博得了熙宗的信任,把他依为干将。因此,完颜亮的官位不断上升,权势也越来越重,由光禄大夫、中京留守、尚书左承、左丞相、右丞相、拜太保、领三省事兼都元帅,可以说是金熙宗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权臣。

完颜亮虽大权在握,但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金熙宗既昏庸猜疑,又残忍好杀,弄得完颜亮大有如临深渊、如覆薄冰之感。一次,在完颜亮过生日时,金熙宗赏赐了他很多礼物,皇后听说了,也来赏赐礼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熙宗与皇后不和,就大发雷霆,并怒打赐物使者,夺回赏品。这件事使完颜亮惊惧不已,他深深地知道,金熙宗反复无定,喜怒无常,做事不讲规则,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他杀死。又有一次,完颜亮被政敌诬告,说自己指使别人诽谤熙宗,结果熙宗不问青红皂白,把完颜亮贬出朝廷。

完颜亮只好出京,从中京往南,前往贬所,但只走到了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熙宗又派使者把他追回。完颜亮不知何故,十分恐惧,但除了听命返回以外,别无他法。等他返回朝廷,才知金熙宗回心转意,把他任命为平章政事。这种朝不保夕的宦海生涯促使完颜亮下定决心除掉熙宗。就在这时,平章政事秉德、右丞、驸马唐括辨、大理卿乌带等多位重臣因事被杖责,俱各心怀郁愤,完颜亮就找到他们,与他们商议废掉熙宗的大计。计议已定,又用计让熙宗杀掉了一些忠于他的大臣,于是,朝堂之上就再也无人肯替熙宗效忠了。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九日,完颜亮通过内应,带人闯入熙宗的卧室,杀死了熙宗。完颜亮就在金熙宗的血泊中即位。

为了消灭异己力量,完颜亮严密封锁熙宗被杀的消息,当即诈传熙宗圣旨,以召集众大臣立皇后为由,要大臣们到朝商议。众人丝毫不知就里,匆忙到来,完颜亮便埋伏武士,在朝堂之上捉住了曹国王宗敏、右丞相宗贤,立刻处死。并封秉德、唐括辨为左、右丞相,乌带为平章政事,下令改元天德。完颜亮夺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熙宗一支的宗室,以稳定自己的权力。当时,太宗一支(即熙宗一支)的子孙在全国各地掌握军政大权,势力很大,如果不早加剪除,日后必定会起兵造反。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决定制造借口,诛除熙宗一支。

他先与宗本的好友中书令萧玉联系,授意他诬告宗本谋反,萧玉在完颜亮的胁迫之下,不得不从,只好诬告宗本,说秉德在去外地做官时曾与宗本密约,准备约定日期,里应外合,除掉完颜亮。完颜亮拿到了这一“证据”,便派人前去宣召宗本,说是皇上要开一次打马球的盛会,要各地精于马球的贵族大臣前往参加,宗本并未料到完颜亮会加害于自己,便与宗美一起前来。因为宗本、宗美两人实在未曾准备谋反,所以,完颜亮也不审问他们,只是将他们立即处死。在除掉了这两个最有权势的熙宗宗室之后,又杀了东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可喜、益都尹毕王宗哲等人,同时还派唐括辨杀死了秉德,甚至连最为老实无能的东京留守宗雅也不放过,他们的家属亦被杀死。这样,太宗子孙有七十余人被杀,宗翰子孙有三十余人被杀,两支宗室无一幸存。

通过这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戮,完颜亮基本消灭了能同他竞争皇位的宗室力量,觉得可以“稳坐江山”了。完颜亮在消除了他的政敌之后,仍然作无谓的杀戮,可以说是随意妄杀,只要他看不顺眼,即加杀戮。他见宗室斜也一支不太归心,就又派人假造谋反信件,根据这一信件,把掌握军、政大权的斜也宗族以及一些他所不信任的大臣杀掉,结果,又杀掉了一百三十多人。完颜亮的残忍好杀,一方面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群臣和宗族恐惧战栗,逐渐与完颜亮产生了隔阂。这种情形,与当年完颜亮在金熙宗的手下之时极其相似。

大概因为他是庶子,自小遭受正室和其他人的白眼的缘故,他的“复仇”欲特别强烈,他不仅杀尽了熙宗的宗室,对于徒单太后,他也没有放过。完颜亮的父亲宗干有三房妻妾,长房正室徒单氏没有生育,次室李氏生郑王完颜充,第三房大氏则生三个儿子,其长子就是完颜亮。徒单太后收养完颜亮作为养子,完颜亮当然打心里感到不高兴,好在徒单氏见完颜亮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对他还算喜欢,再加上徒单氏十分贤惠,和完颜亮的生母相处十分融洽,应该说,完颜亮是不应该有所忌恨的。但就是这样,完颜亮也容忍不得,一旦稍稍触犯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横加报复。在完颜亮杀死熙宗之后,徒单氏听说了,曾经惊讶地说:“皇帝虽属无道,做臣子的也不该如此!”等见了完颜亮,也没有拜贺他即位为皇帝。完颜亮从此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