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8042100000064

第64章 政治是一种大智慧·海瑞罢官

【引言】

海瑞之所以在这个时代出名,是因为一出名叫《海瑞罢官》的戏剧,而《海瑞罢官》之所以出名,又是因为一场冤案和一场运动。吴晗因《海瑞罢官》而获罪,那么,海瑞到底是个什么人,可不可以赞扬,看看下面的历史记载就会得出结论了。

【事典】

海瑞生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卒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广东琼山人,字汝贤,号刚峰,回族人。他不仅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海瑞为人十分正直,敢于和权贵争斗,并多次上书皇帝,触犯龙颜,因而被多次罢官。他三起三落,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臣。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举人,开始的时候任南平教谕,后来逐渐升官至户部主事。这时候,他给明世宗上了一道《治安疏》,结果“获罪”下狱。不久世宗去世,海瑞也就被放了出来。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在那里,他抑制豪强,整顿赋税,并疏浚了吴淞江,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但同时也得罪了许多豪强地主和达官贵人,因而遭受到了弹劾,结果被罢官。万历年间,他再度被起用任京佥都御史和南京吏部侍郎。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清官,还著有许多谋略方面的著作,在治国治民方面都是很有见解的,如《驿传议》、《治安疏》、《乞治党邪言官书》、《革募兵疏》等。

下面要讲的是两个小故事,从中既可以看出海瑞的为人,也可以看出他独特的智慧。

在海瑞于江南任职的时候,都御史鄢懋卿曾借总理全国盐运的机会,去南方巡游,来到浙江。明朝前期的吏治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使得一般的官吏不敢胡作非为,但到了中后期,吏治就很腐败了。这位都御史鄢懋卿大概在京城里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便想趁此机会大发横财。一路上,他受到地方官员的恭迎,要他们进献大量财宝、美女,弄得民怨沸腾。海瑞对此很是愤恨,听说他将要到自己的辖区,就准备好好地惩治他一下。

这日,鄢懋卿耀武扬威地开进淳安县,他已经习惯别的官吏奉迎,以为此次还会受到隆重的欢迎,但没有想到行至县城附近,还不见有官员前来迎接。正当他感到十分奇怪的时候,前面走来了两位衣衫褴褛、形似乞丐的人向他参谒。鄢懋卿一见,非常愤怒,厉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走在前面的那个人昂然答道:“下官便是海瑞,前来恭迎御史大人。”鄢懋卿一听,更是火上浇油,他明知这个人就是知县,却故作疑问:“淳安知县哪里去了?为何不来见我?”海瑞神情自若地答道:“下官正是淳安知县,怎么敢不来迎接大人呢?”鄢懋卿见海瑞竟然不卑不亢,便大声呵斥道:“你目中还有朝廷法纪么?如此破烂装束,连官轿也不乘,哪里还有为官的体统?你不敬上官,难道是有意要羞辱本官吗?”

海瑞的目的正是要顺水推舟。他不紧不慢地回答说:“下官只知治理百姓,百姓安了,就自以为为官得体,别的一概不知,今蒙大人垂训,才茅塞顿开,只是不知违反了朝廷的哪一样法纪?”鄢懋卿这才知道海瑞是早有准备的,并不好对付,他也想让海瑞言语有失,便故意找茬说:“难道治理淳安,都是你一人的功劳吗?”海瑞说:“我岂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只是食朝廷俸禄,躬行皇命而已。大人明鉴,官以民为本,小小淳安县,地瘠民贫,本来就没有什么物产,又屡遭倭寇蹂躏,已经凋敝不堪,下官实在不忍再扰民,才减免一切官员的车服贺仪,伏请大人原谅!”

海瑞的回答天衣无缝,鄢懋卿无言以责,到此他已经明白,在这里占不到什么便宜了,只好勉强说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我奉命前来巡察,暂且在贵公署住上一晚,恐怕不为过吧!”海瑞忙说:“理当如此,下官已经准备好了。但小县实在贫乏,难以拿出什么好的东西来款待大人,还希望大人原谅!”说完就将鄢懋卿领入县衙之中。

十分滑稽的是,海瑞没有找什么差人,而是自己充当差役,还叫来自己的妻子、女儿,以婢女的身份在一旁侍奉,除了茶饭酒肉以外,没有更多的东西,更不用说送上什么礼物了。

由于海瑞礼数十分周到,鄢懋卿找不出他的什么差错,只好干生闷气。随行的几个妻妾见捞不到什么好处,咒骂之声不绝,第二天一大早,鄢懋卿便不辞而别了。

如果说像这样的事还仅仅是不奉迎上官的话,那么,下面这件事就有点“胆大包天”了。

海瑞被任命为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知县以后,十分注意惩治地方上的恶霸和豪强。因为淳安县虽然很贫穷,但因为位于水陆交通要道,往来的客商、朝廷使臣以及各类官僚大员很多,接待这些人一直是历任知县最感头痛的问题。达官贵人们来到这里,因为交通的缘故,一般都要停留几天,没有不想趁机捞上一把的。因此,淳安县早已不堪重负,海瑞到任以后,便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他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来到这里,由于当地没有送给他什么供奉,便故意找茬。在他住进驿站之后,嫌侍候不周,马匹供应不及时,竟将驿站的官吏倒挂在树上毒打。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由于畏惧他父亲的权势,都是敢怒而不敢言,没有一人敢出来解劝。

有人将此事报告了海瑞。海瑞闻讯,火速赶来,见此情景,怒火中烧。当即就想发作,但他知道浙江总督胡宗宪是当朝权相严嵩的党羽,炙手可热,弄不好自己丢官倒是小事,牵连了地方官可就过意不去了。他是个很有谋略的人,立即便想出一个即使胡宗宪有苦说不出,又能惩治这个恶少的办法来。

海瑞当时分开众人,径直走进驿站。还没有等胡公子开口,海瑞便指着他厉声喝道:“哪里来的刁顽之徒,胆敢在此地撒野?”旁边站立的公人怕他惹祸,连忙好心地小声提醒他说:“这是总督胡大人的公子。”海瑞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胡说!这怎么可能呢?此人哪会是胡大人的公子?胡大人一向勤政爱民,教子有方,怎会纵容这种无赖之徒骚扰地方!分明是一泼皮无赖,假冒胡公子之名,来此行凶作乱,还不将他拿下!”左右差役正巴不得海瑞这样做,便不由分说,把胡宗宪之子和他的一行人扣押了起来。

海瑞把驿吏放了下来,又指着胡公子所携带的大小几十个箱子,当众说道:“胡总督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以前他到所辖之地巡察时,都曾明令地方属下不要铺张接待,更不许行贿送礼。而眼前这个人带了这么多行囊,肯定是搜刮了民脂民膏,还打着胡公子的旗号,这种行事哪有胡大人的样子呢?打开箱子查验,便可分出真假。”

箱子被打开之后,果然装的都是白银。海瑞大怒道:“这恶棍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冒充总督之子,大肆行骗勒索,败坏胡大人的清名。对这假冒之徒,一定要奏明胡大人,严加惩办!”说完,海瑞根本不听胡公子分辩,就下令将其拉出痛打一顿,并把他勒索来的银两全部没收充公。

事后,海瑞修书一封,立即派人送交胡宗宪,信中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说他查扣一名冒名的刁民,获取大量赃物证据,为正大人的清名,已当众将其治办,并请胡大人示下。

胡宗宪接到奏报,真是有苦难言,无法明着怪罪海瑞,只好一面嘉许海瑞奉公执法,一面要求将“假冒”之人押解到总督府,由自己来查明处理。海瑞正打算由此脱身,马上派人将他的公子送还。

【评议】

海瑞的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有传奇小说的味道,如果稍一加工,就可以当做小说话本来播讲了,但在当时,可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才敢这样做的。海瑞虽然有超乎一般人的智慧,但他为国为民,决不阿附权贵,是不会为污浊的封建官场所容的,他被罢官实在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幸运的是,尽管如此,海瑞的结局似乎还不是那么悲惨,最终告老还乡,得到了善终,且青史留名。但后来的人却未必那样幸运,数百年后,有一个叫吴晗的人很欣赏他,写了一篇《海瑞罢官》,并因此而受尽摧残,含冤九泉。如果海瑞地下有知,不知这位正直的官吏该作何感慨!只怕他即便当时再世,也是上书无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