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利益的动物,中国古语中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还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感性的需求。有时,人为了一己之欲,可以丧失理智。无论是对于为经济利益丧失理智的人还是对于为一己私欲丧失理智的人,我们都不能以常人对之。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能够醒悟过来的,但多数人无可救药,即使那些暂时有所醒悟的人,日后恐怕也要再犯。
【事典】
过去孔子曾代理鲁国的国相,齐景公得知后很害怕,说:“孔子辅政,鲁国必然成为霸主。鲁国称霸,我国离它最近,必然首先被它吞并。”犁且说:“除掉孔子,好比吹动一根羽毛,您何不用重金聘请孔子来齐国,同时再送给鲁哀公美女和乐队。鲁哀公心中喜欢,必然荒于国事,那孔子必定去劝谏,哀公不会听从,孔子也必定离开鲁国。”于是齐国精心挑选了八十多名美女,穿得花团锦簇,并教会她们康乐之舞,然后送给鲁哀公。哀公接受齐国的女乐之后果然荒于国事,三天不理朝政。
孔子说:“有那些妇人的好嗓子,我可以离开鲁国了。”于是去了卫国。这就是沉迷于音乐和美色而弄昏了智慧的例证。
戎王派由余出访秦国。秦穆公认为由余既有才又有德,就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国的忧患。现在的由余,就是我的心病。该怎么办呢?”内史廖回答说:“戎王身处偏僻闭塞之地,从未听过中原的音乐。您可以送给他女乐让他玩物丧志,夸赞由余来离间他们的关系;挽留由余让他延期回国,让戎王怪罪他,怀疑由余的忠诚。这样,戎王喜欢上女乐后,必荒废国事。”穆公说:“这个主意好。”于是把十六位女乐赠送给了戎王,戎王接受后,非常喜欢,一年到头兴趣不减。由余劝谏不听。穆公派人私下盛邀由余,由余便归顺了秦国。
魏王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鲁国的国君说:“过去尧帝之女、舜帝之妃命令仪狄作酒。酒味甘醇,仪狄把它进献给禹。禹饮了之后颇觉甘醇,此后便疏远了仪狄,戒了酒,说,‘后世必定会有好酒亡国的。’齐桓公半夜肚饿,易牙便调合五味,献给桓公,桓公吃后滋香味美,说,‘后世必会有恋于佳肴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妃子南之威后,一连三天不理国事,于是便疏远了南之威,说,‘后世必然有迷于美色而亡国的。’楚王登强台,眺望崩山。左边是大江,右边是大湖,欣喜之余,连生死都抛在脑后。但他以后便再也不登强台了,他说,‘后世必然会有沉迷于高台美池而亡国的。’如今您的坛中装的是如同仪狄酿造的美酒;吃的是类似易牙烹制的美味;左边拥着白台,右边抱着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绝色美女;前边是夹林,后边是兰台,都是如同楚国强台的美景。人君若是沉湎其中一项就足以亡国,而您现在四物齐全,岂能不有所警惕呢?”魏王听了,接连称好。
由此说来,让人神志不清的并非一种事情啊!
司马迁说:“平原君可谓乱世中颇有风度的权贵公子啊!但是他颇有远见。有个成语说:‘利令智昏’,就说的是他。因为偏信冯亭邪说,使赵国长平之战失利,丢了四十余万士卒,首都邯郸险些被攻破。都只因一时被利冲昏了头脑。”
《后汉书·班固传》评论说:“过去班固伤感司马迁知识渊博,却没能靠其智慧逃脱酷刑。再说班固自己,依附外戚窦氏,窦氏衰败后,班固也受到了牵连,死在洛阳的监狱中。二人都是思想上深明此理,但行动上却未能依理而行。”所以古人曾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天鸟身上的羽毛,却发现不了自己的眼睛和睫毛。班固旁观别人,可以说神智清楚,但一到自己却一样遭祸,这是因为权势弄昏了他的头脑啊!
因而,赵子评说:班固慨叹司马迁的不幸,说的还是公平的。自己身陷大罪,则是因为心怀私利,使得智慧不能自守。尸佼也说:“吴越的葬礼风俗,用臣妾为君主陪葬,中原地区的国君听了很反感,觉得很野蛮。但这些国君一旦发怒,连自己的亲族也杀。神智持理公正时,兼爱吴越等国的臣妾,一时起了私心连杀的人是自己亲戚也忘了。这并不是智力低下了,而是因为发怒暂时失去了理智。”
爱好同样如此。有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儿子的过错。”这并不是脑力不够,而是因为偏爱,理智失去了公正。因此评论贵贱,分析对错时,必须出自公正正直之心来说话,怀同样的心去细听,才能清白分明。所以范晔说:“同与自身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商量事情,他考虑问题就没有私心,判断是非时才果断正直。若是能借鉴别人看问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情形,再反观自己,就能宽容别人,也能正确了解认识自己了。”
【评议】
所谓事关心则乱。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神智清晰,智慧自会明朗。智慧是心灵的标志,思虑公正则表明心灵正直。现在却有神智清爽、智慧明朗而偏偏不懂得成败道理的人,这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那些玩乐、音乐、美色、财物、利益等七情六欲搞昏了他的头脑。
孔子曾说:“我没见过真正刚直的人。”有的人回答说:“申枨不就是吗?”孔子说:“申枨心怀欲念,怎么会刚直呢?”由此说来,只要心怀私念,必会丧失公正心。尸佼说:“鸿雁在天上飞,有人拉满弓正要去射鸿雁,想放箭,但又犹豫不决,若有人问说:‘是二只大雁还是五只?’他必然回答说:‘我不清楚。’问题不在于是否会算几只,而是那人只想得到鸿雁,心已经乱了。由此可知,专注得利的时候,其清醒神智就会迷乱。”因此,在有关“利益”的问题上,人总是要超脱一点儿,这样有利于保持清醒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