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28

第28章 迢迢进藏路念念父女情

瞿冬耘

1959年春,达赖集团叛国逃往印度。扬州的115医院被调驻西藏参加平叛,同时要从苏州等地驻军医院抽调一些同志充实115医院。当时,我在苏州100医院任护士长。我闻讯后,想这正是报效国家,接受艰苦环境锻炼的好机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近年被评为南京军区建军积极分子并荣立二等功,又出席了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我,更应当不辜负党的培养教育,自觉地带头响应号召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接连打了两次报告要求进藏。但考虑我正准备结婚,领导对我说:“你要结婚了,不能去。如果不结婚,可以考虑让你去。”我就坐上夜间的火车到南京和车应龙商量。他同意推迟结婚,支持我去西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时,他正担任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教员兼检验班的班主任,不能离开南京。他说:“将来学生毕业了,如果需要,我也进藏。”这样,第二天我匆匆赶回苏州,又打了第三次报告。组织上终于同意我进藏了。

1959年8月11日为大女儿瞿冬耘进藏送行,特留此影。

当时,父亲在北京开会,通讯不便,又是军队行动,也未征求他的意见,直至会议结束,回到南京,才知道我要进藏了。他迅速赶到扬州为我送行。久经风霜的父亲知道,当时进藏,山高路险,空气稀薄,环境恶劣,交通、通讯困难。不少去西藏工作、战斗的同志英勇牺牲或积劳成疾了。亲人进藏,也是生死未卜的。但他像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介绍一个个亲人参加革命队伍一样,不但未阻挠,而且为我壮行。他到扬州对我说:“你能响应号召,去西藏参加平叛和解放百万农奴的斗争,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你现在是个共产党员,能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工作是多幸福啊!在旧社会,我像你这么大年纪旳时候,还在摸瞎子哩!希望你紧跟共产党、毛主席干革命,要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毛主席著作,学些辩证法,更好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还要刻苦提高文化、业务水平,好好为伤病员服务,把革命进行到底。”还说:“将来,西藏会通飞机,通火车,我们也到西藏去看你。”并嘱咐我注意身体、安全,还和我们照了相,才依依惜别了。

我进藏不久,组织上为了打消同志们的临时观念,提出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口号。这样,原来讲的“进藏后三年轮转回来”不能实现了。1961年,我爱人在检验班毕业后,根据当时情况也准备申请进藏。与父亲商量,父亲也支持他,但也知道他这一去,就可能要长期在西藏了。父亲鼓励他:“西藏边远,人才缺乏,可以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你决心要去就好好工作,互相照应。”这样,我们青年进藏,白首还乡,在西藏部队工作了30多年,直到1998年才一同回南京定居。我们之所以能在西藏比较安心地长期工作,为西藏作出一些贡献,是与父亲和全家人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我们在西藏漫长的工作期间,父亲、域母(习惯称卫域母亲为域母)、李素珍妈妈(家中的保姆)和全家人,承担了我们两个孩子的抚养教育,从婴儿时期直到上大学,培养成才。

金沙、向东幼时抚养

1962年、1968年我们的两个男孩车金沙、瞿向东相继出生了。1962年秋,因对印自卫反击作战,金沙是在林芝医院帐篷里诞生的。当时物资缺乏,在大食堂就餐,没有市场,不准向老百姓买或交换东西,奶粉也是过期的,孩子营养不良,出生6个月离开西藏时才吃了半只鸡蛋。1963年春,我们休假并送孩子回宁。乘解放牌大货车,我抱着孩子坐在驾驶室,应龙坐在卡车货箱中。车过海拔5 000多公尺的米拉山时,小金沙突然尖叫一声,即昏迷不醒。开车的是一位教员,他加快速度下山,到山下格桑兵站吸氧,过了好一会,他才哭出声来。从此,他经常在深夜啼哭不止。孩子8个月,我们按时归队了。那时家住在罗廊西村24号,是个四合院。为了不影响家里和邻居们的休息,李素珍妈妈、域母和父亲常常通夜轮流把他抱在怀里。我的三姑妈,她生育过9个孩子,来宁时看到金沙,怀疑他是否能长大。在人工喂养下,孩子身体孱弱,不久就生病住进医院,还输了血。经医护人员竭力救护和家人精心抚育,才没有夭折。

1968年秋,我怀着东东离开西藏。应龙工作忙,未能同行。回到南京才知道家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正值“文革”初期,域母因地下党工作受审查,在农场劳动,不准回家。父亲大部分工资扣发了。后来,涤妹支边去了内蒙,瞿方弟弟插队去了涟水。不久,父亲也随省级机关到“五七”干校“斗批改”。有次会计来发工资,说父亲在挑水时落在河里了,要给他带双好一点的解放鞋。苏联十月革命节那天晚上,东东平安降生了。返藏前,我得到军代表的同意看望了父亲。他看见东东的照片很高兴,鼓励我回藏好好工作,并说相信组织、相信党。产后100天,我将遵时返藏。离宁的那天,域母请假回来送我。那晩,正是大年除夕,临行时域母抱着东东,我逗孩子说:“笑一个!”小东东真的可爱地笑了。一出家门,正是大雪纷飞。瞿白妺妹送我上火车。后来她来信说:火车开动了,她还追呀!追呀!直到火车开出很远很远。她回到家已是深夜,域母和李素珍妈妈正抱着东东流泪。

我们长期在西藏工作,不能直接抚养孩子,对孩子和家人欠了很多很多。父亲和域母则认为,孩子不仅是我们的,还是国家的。以抚养教育孩子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和支持我们在西藏干革命的理念,带领家人费了千辛万苦抚养与教育孩子,并使他们成长成才。

父亲十分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总是要给他们增加营养。困难时期,组织上照顾给他的营养品都给孩子们吃了。条件稍好些,关照我们和李素珍妈妈每天早晨要给孩子两只鸡蛋。李素珍妈妈生病,他经常亲自下厨。特别是1971~ 1978年,父亲安置在南通县住县委招待所时,长期没有保姆,金沙读小学,融妹先读书后插队,生活上父亲亲自照应。他为孩子做饭洗衣,夜里给孩子盖被子,还常叫醒孩子起来小便。孩子生病和住医院时,给家里带来许多麻烦,父亲也经常亲自照料,甚至日夜守护。

心血灌注孩子成长

父亲、域母从前都当过老师,在孩子读小学时几乎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从小给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向东在小学三年级考上南京外国语学校,也是他们灌注的心血。有次我们休假回来,正值暑假,向东拿回成绩报告单,成绩不理想。父亲说:“数学要100分。从前,我读书时数学都是100分,没有99的。不懂的,下课后追老师去请教,考试从来没有临时抱佛脚的……”我们在西藏,每学期结束时,父亲都督促孩子给我们写信,报告学习成绩和老师评语,让我们安心工作。也经常嘱咐我们多给孩子写信。

父亲最关心、最抓紧的还是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20世纪60~80年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当时国内外风云变幻,父亲在家时每天都用较多时间阅读报刊,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要给孩子们讲解。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识和长期的革命经历,在政治上有超出常人的敏感,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提示我们和孩子们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处处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我们长期在西藏,很少给孩子买玩具。有次休假回来,想给孩子买个童车。父亲说:“现在我们院子里还没有这个东西,你们如买给孩子骑了,就会有不少小孩跟在后面跑。这样,会使孩子觉得高人一等,脱离群众,不利孩子成长。”所以,两个孩子的童年都没有骑过童车。

再有一次,我们在西藏高原看见一种马海毛衣料,在南京时还没见过,如果给孩子做衣裳很时新。但想起父亲的教导还是没买。回来讲了这件事,父亲说:“对了,你们要想想应该给孩子留些什么!”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孩子们有时不理解,甚至顶撞、吵闹。有时父亲也觉得到了老年,家庭生活还不得安宁,但考虑到支持我们在西藏干革命,却很少对我们提起,过后也就淡忘了。

父亲给我们写过不少信,多次提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下主要摘录一些父亲当年给我们的信,可见他和家人对孩子关心爱护,以及他老人家待人处世的方法。

1974年底,他从南通回到南京,发现邻居的孩子对金沙有不好影响。来信说:“一次,邻家的小孩叫金沙回来偷香烟吸,金沙没有肯,告诉了我和妈妈。问问邻家小孩,也是别人叫他这样做的。谁叫他,他还是没有说。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不能不考虑怎样把孩子教育得好些。”

“前几天,我们在吃饭时,同院的小弟送来一份‘诗’,说是别的小孩给他的,叫他给同学看,他送给金沙看。我看了,叫金沙抄下来批判。小弟听了忙把那张东西拿去送到外面去了。因为我太性急了一点,小弟没有敢说出是哪个人叫他送的。看来那件东西不是小孩写的,那张东西是专门用地区、种族、自然条件区分人,就是不谈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我们边吃饭,边议论这份东西的坏处。金沙能分辨出这是一份不好的东西。金沙说:‘中国人有好人、有坏人,林彪也是中国人。’说‘鬼头鬼脑是美国人’ 也不对。美帝国主义是敌人,但是美国工人、农民还是要革命的。我近来,和他们常学习毛主席教导:‘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两个男孩在家里发生争吵是常有的。父亲信中说:“当他们俩争吵时,就和他们学习京剧《杜鹃山》中雷刚唱的‘错把亲人当仇人,我是一个糊涂人。’他们俩平时很好。东东也知道应该和金沙团结,但有时还不免吵架了。你们写信来,给他们谈谈革命的道理,他们是愿意听的。给他们阶级教育也是很必要的。近来,南京市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总之,形势大好,孩子也很好,要注意给他们教育,但不要担心,要相信他们能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金沙闯了个祸

1980年夏,金沙高考刚结束,患了感冒还发烧,躺在床上。他听说要换液化气罐,赶忙起床,骑自行车匆匆去换。途中,不慎撞伤了一位老工人。父亲知道后,一方面妥善处理,使对方满意;一方面教育金沙,使他接受教训。父亲怕我们担心。直到事情处理完了,才给我们来了封长信:“7月20日,李素珍妈妈要去换液化气罐。金沙有些感冒,睡在家里。他连忙起来,主动推着自行车去换气。不料在回来的路上,撞伤了老年工人。金沙当时把老人扶送省中医院。他们当时瞒着我,怕我急。瞿白、瞿融(当时在省中医院实习)、瞿涤帮助请中医院接诊住院治疗,金沙陪着住院照料。交警中队了解了现场,老工人自己也有责任,金沙有过失但当时态度好。住院20天后回家休息,还需人照料。交警中队决定,要金沙继续担负护理费用25元。事件的性质是‘过失事故’。 右手骨折,肯定是这次造成的。老工人年已59岁,过去脊柱骨折过,去年因锅炉爆炸又受过伤。脊柱骨折是旧伤还是新伤,医生不能作出肯定性的结论。工人及其家属态度比较好,并没有借此讹诈、敲竹杠。但所在单位不愿担负这次受伤治疗费用。因此,住院过程的费用都是我们承担了。这次事故,我们起初担心老工人能不能治好。现在伤治好了,事情就有了底,经济上用些钱是应该的。一个59岁的老人,原来受了伤,再加上新骨折,将心比心是够受的,我们对他应有充分的同情。住院期间,金沙每天日夜去护理,表现也是好的。出院后,我们要金沙去他家看望了几次,送点苹果、鸡给他,表示关切的心意。现在,我们还要金沙在休假时再去看看他,给老人精神上一点安慰。我们认为,金沙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克服自己存在的粗心鲁莽缺点。今后,更加注意遵守交通规则,骑车应该更重视安全,关心他人重于关心自己。”

向东考外国语学校

孩子升学是家里的大事。我们在西藏,不能具体料理。1980年金沙要考大学。同年,南京外国语学校首次对外招生,给向东一个机会。这两件大事都是在父亲、域母、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下妥善办理的。

对于向东报考南京外国语学校,父亲来信说:“6月18日,孙老师送罗廊巷小学7名学生去考,初试录取了两名。25日,卫域亲自送他去口试。在他报考期间,瞿涤、金沙、卫域和我都尽可能帮他复习备考,李素珍妈妈也为他报考非常关心……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态度和认识是这样的:在录取与否尚未决定之时做两手打算,主要是帮助孩子不断地明确进外语学校学习的目的性:紧跟伟大领袖华主席进行新的长征,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学习外语。录取与否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如果能够录取了,我完全主张让他去学习。因为这样做,对把孩子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培养成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是大有好处的。当前,形势越来越好,但是两个阶级争夺下一代的斗争还是长期的、复杂的。向东本身的情况也是好的,成绩好是主流。但是“四人帮”的流毒影响,在各方面不可低估。要把10岁的孩子培养成革命接班人,成为有用的人才,还需要党和国家,需要有关的亲人,以至邻居不知花多少心血,不知要淘多少气!这些又往往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琐事当中难以说清楚的。往往是当时气得你发昏,过后也就淡忘了。如果向东考取了,能到学校过集体生活,有较严格的领导,对他今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条件,比在家里优越得不知多少倍。我和卫域、李素珍、金沙等对他当然不可能撒手不管,我们也绝不是从撂担子出发的。只要配合学校领导,做好家庭应负的责任和义务,那要比现在放心得多了,你们对孩子的前途也可以比现在放心得多了。”

金沙高考

1980年,金沙高中毕业,正逢全国高考制度重大改革,金沙报名参加高考。父亲及时给我们来信:“高考5月16~26日报名,一次考试,7月7~9日举行。想必你们已从报上看到。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帮助金沙在树立革命理想、前途、革命人生观方面,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坚持四项原则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观点,克服错误的思想。我们已要他好好学习王任重同志五四的讲话。我的意见,你们也应抽时间给他写信。尤其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方面,要他树立为社会主义四化,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贡献自己一切的人生观。升大学,或考不上大学,为社会主义四化而劳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光荣的,都有前途。最近,报刊上连续刊载了工业、农业、商业、服务行业,以至做清洁工等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是很多的。必须把只有上大学一条路,改变成干社会主义、干共产主义一条路。建设四化,各行各业都要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其途径是多方面的,上大学、在职业余大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等,条条道路最后都要通向四化,通向共产主义。关键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正确。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四化的胜利,再加上自己树立终生革命的决心,艰苦奋斗,持之以恒,金沙、向东这一代到了四五十岁时(2000年以后),国家四化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大提高了,人的精神大变样了,绝不会是今天这样了。”

直到金沙进了大学,向东进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以后,父亲回忆入学前的情况,从中也可看出他老人家当时多么操心。他来信中说:“金沙进了南师,向东升入初中,我们最担心的事总算顺利地过了关。回忆暑假以前五六月份,南京陆续发生高中生自杀事件。有高中毕业生的家庭,几乎没一家不为孩子毕业后的前途操心。错误地认为能考上大学就有前途,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相当普遍。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你们远在西藏,我们没有精力帮助金沙自学。再耘夫妇身体均都不好,3个小孩已经够累的了。瞿方刚去金沙镇不久,问题也不少,担这个担子也有困难。这个问题怎么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当时,我们最迫切的是想一切办法,帮助金沙提高认识,做到不出意外事故。全家,包括李素珍妈妈在内,都注意了这个问题。临考之前,融融、瞿涤给他介绍临考经验。上午第一门考了,我们了解情况,鼓励他把下一门考好。晚上又了解情况,鼓励他明天考好。考试以后,卫域东奔西走,想办法了解他的考分,时刻留心金沙的情绪变化。卫域的父亲生病,要她去南通,但她为金沙担心,不能走,直到了解到金沙的考分387,在体检线之上。她又根据金沙的成绩和体检条件,帮助他实事求是地选择报考志愿,又找了一些有关院校办理招生的战友,了解了他们的录取线,取得他们的帮助,给予关心,使不至于在合格的情况下被贻误。直到7月22日,她才去南通看视父亲的病。”

对后代的总的要求

父亲、域母为我们两个孩子操了许多心,受了许多累,特别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1980年10月父亲给我们来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培养后代的总思想、总要求。这不仅是给金沙、向东的教训,也是给子子孙孙作为教训:“现在金沙已是大学生,向东也是初中生了。党与政府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既有“四人帮”学习无用论和无政府主义的惨痛教训,又有抓业务而忽视政治思想,片面追求升大学的经验教训,给他们学习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从金沙的情况来看,还要注意:①要‘又红又专’,而不要‘以专代红’。②要重视时事、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习,逐步做到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变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无知、怀疑、动摇等情况。③对科学的概念要全面。自然科学是科学,社会科学也是科学。具体地说数学是科学,教育学也是科学。金沙现在开了6门课:数学、大代数、解析几何、体育、政治、外语,将来心理学、教育学等也是必修课,都得学好。

④通过长期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四化,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的人生观,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礼貌的习惯,还要艰苦地努力,才能以新的世界观代替旧的世界观的影响。”

“总的来说,金沙现在是好的。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按现在的情况主要是中学教师。要鼓励他刻苦学习,力争“三好”,立志做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专家,教育专家。向东现在成绩处于中游,时上时下。需要多鼓励,鼓励他认真执行中学生守则,争取做三好生。这是我的看法。”

在父亲、域母的严慈教育下,李素珍妈妈的精心抚养下,瞿白等弟妹的热心关照下,我们两个孩子从婴儿直到大学毕业,得到健康成长;现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劳朴实地工作,实现着他们敬爱的外祖父教导。金沙热诚于教育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获“斯霞式人民教师”称号,2009年经《金陵晚报》于南京市430名优秀教师中海选为“最感动老师”,上了大红榜。向东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古南都饭店从创建到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先后从事过翻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多项工作。他始终按照外祖父的教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勤恳恳、夜以继日作出贡献,于2009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现在,他们也在教育新一代继承太公的遗愿,努力学习,准备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在西藏也时常向组织反映:父母年事已髙,我们为老人做的太少太少,还要父母来照应我们小孩,实在愧疚,要求能转业回家乡工作。但组织上总是说:首先是工作上需要,而且名额有限,其他同志有的夫妇长期分居,有的孩子分散在几处,困难比你们更大,一次次没有批准我们的转业申请。后来我们年纪大了,不能转业了。1984年应龙从林芝调往拉萨,我坚决要求在林芝提前离休回宁,报到后勤还是没有批准,又一同调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这样,我们在西藏部队30多年,对父母、对家人、对孩子欠了很多很多。

我们在藏,时时想念父亲对我们的支持和教诲,没有辜负父母亲和全家人对我们的支持和希望,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为巩固西藏边防,救死扶伤,为西藏军民的卫生事业兢兢业业,夜以继日,艰苦奋斗,贡献了自己青壮年最好的年华,多次立功受奖并在西藏医学科研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在党和军队教育与关怀下都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成为技术骨干。应龙还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西藏首届劳模大会,评为成都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团以上干部。由于他工作与学业上的突出成绩,被授予成都军区医学检验界第一位高级技术职称。他在将离西藏时,抓紧业余时间学习,书法艺术也有较大进步,并为军民精心书写,提供许多书法作品。1989年还被选为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离休后到了南京,他仍然德艺双馨,受到本地同道称赞。父亲听说他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很高兴,曾说:“让他集中思想写字,像给我理发这些事不要他来。”

迢迢进藏路,念念父女情。在西藏见到那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就想念父亲那百折不挠的身姿;渡过那滔滔不绝的长江大河就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我们能够对得起党和部队,对得起西藏人民,对得起西藏的山山水水,都是父亲和家人关怀帮助和教诲的结果。

当前国家正在伟大复兴,孩子们都在勤奋工作,有所贡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父亲在天有灵也当欣慰耶!

2010年4月23日于南京

(瞿冬耘为瞿树滋同志的大女儿。女婿车应龙参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