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34

第34章 天上人间永思念 —追忆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

车金沙

我这些年住在南京河西,几乎每天都会经过省人民医院。每当此时,我的眼前便呈现出推着轮椅送外公去那儿候诊、住院,以及老人家弥留直至与世长辞的一幕一幕。此时,那彻骨铭心的痛便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袭来。

月光如水,汪汪洒满街市。

最最亲爱的人走了,最最疼我们的人走了……

我们就这样在得到和失去挚爱的轮转之中度着光阴。

经历着和至爱亲人分别后的精神空白,怀着内心的隐痛,我和家人一起追忆与亲爱的外公一起度过的时光。

透过岁月的烟尘,记录过去,解读外公的精神和意志,写出所见和所想,纪念亲爱的外公,寄托我们的哀思。

神。奇。的。外。公

神奇之一:加法口诀。

上小学,我按老师要求收集了许多冰棒棍,学习加法。外公见此忽然说,要教我加法口诀。记得老外公随即带着老花眼镜拿出一张信笺写了一段加法口诀,竟然有板有眼地教起算术……这之前只听说有老师教授乘法口诀,家里的老外公竟然能教授加法口诀,这在学童的心里可真是太神奇了。

这之后老外公先后曾为家中数位学童手录加法口诀,不过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口诀都有不同,有时还有很大差异。

念及此事我曾经有许多遐想。现在觉得大约是老外公见到满桌都是棍棒,得知学童的不堪和艰难,自创口诀拯救学童来了。数十年过去了,那些口诀虽已忘了,但是外公的神奇却是铭记在我心里了。

外公在这里为我们作出了有所作为的表率,无论多么艰难,不离不弃的亲人呀,办法总比困难多。

神奇之二:每次都是100分。

每逢期末查看学童的成绩报告单,外公常对家中孩童们的考分表示不满,老外公正色说起当年他自己读书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且考分从来都是100分。届时老外公还会带着我们学习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论述。许多次都是这样,印象便很深刻了。

外公学习中每次都考100分,真是太神奇了,这让我难以置信。

终于在雨花台烈士陵园陈列室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的试卷。当年考的都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考题平实宽厚;而如今考的多为学习中的难点和盲点;如今的考题中挑战极限的区分度让我们痛觉着试卷试题上的今非昔比。

每次都考100分的考生当然会有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在家中孩童学习的起步阶段,老外公反复地有意识地传输着他追求卓越的满分意识。

可以告慰外公的是当年的孩童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期待,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独当一面,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我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也把培养学生取得满分视为己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艰难险阻。在工作中传导老外公的精神,永不言弃,在教学工作中续写外公的神奇,许多满分毕业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获“斯霞式人民教师”等称号,受到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欢迎。

神奇之三:60岁换牙。

20世纪的60~80年代,接到电报后去车站、码头接亲友是家里每个大人都需担当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文革”期间,车船晚点常有发生,有时晚点多达10多个小时。

一次外公接人去了车站,过点很久车还没有到。老外公饿得受不了,在饭店吃了碗八宝饭,结果粘掉了一颗牙。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一段时间,60多岁的老外公竟然长出了一颗新牙。

神奇之四:数次起死回生。

印象当中老外公平时身体挺硬朗的,一有症状便是大问题了。我的记忆之中老外公从60岁后就不断创造着起死回生的神奇。

几次都是恰逢从医的亲人远道归来,发觉老外公症状严重,召救护车送医院急救。他从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深度昏迷中起死回生;战胜支气管扩张引起的急性大出血;90岁高龄还做了胆道手术,成为主刀医生最年长的手术病人……转危为安、逢凶化吉的次数多了,老外公生命力的神奇强大就体现出来了。

记得有几次我和老人家谈到皈依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老外公乐呵呵地说:“我是要去见马克思的。”我说:“你用南通话喊‘报告’,老马听不懂呢!”老外公哈哈大笑说自己还是懂些外文的。

数十年来外公在马克思和我们之间进行着神奇的折返跑,最终在97岁高龄才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召回了。

固执的外公

固执之一: 不能听就是不让听。

在我小的时候,家中常有外调人员找外公做调查取证。一来就是两个人,一谈就是数小时。有时候谈话结束,老外公便抽烟、沉思、写材料,还会拿出那枚虎钮私印,招呼我去盖戳子。外调的人隔日会来拿书面证明材料的。对于外调,我始终觉得好奇,很想旁听。可是外公有令不让听,就是不让听!就连门都不让小朋友靠近,还让家人看守以防偷听。重复许多次,老外公的固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忆中只有一次我被允许听了一小段。可能因为那次是文艺创作的采访,不涉及机密和具体的人和事,才有破例。我记得外调人员问外公(抗战时期)你们所到之处要不要挂牌办公,外公当即对挂牌作了否定的回答。我至今还记得当时那两位外调人员由期待转为失望的样子。现如今看到战争环境中机关挂牌办公的影视片断,我便想到那一次外调。

固执之二:不能看就是不让看。

和外公一起的日子里,读书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地图、万年历还有后来的放大镜是外公案头必备之物,老人家读书、看报、写东西是要常常用到的。

外公有一次在一本书(书名我忘了)上写下“开卷有益”的时候,我问过外公,是不是支持让所有的考试都开卷?他哈哈大笑,然后给傻傻的我解释“开卷有益”的含义。

对家中孩童所读书籍的选择,外公有着明确的标准。

书架上的《列宁选集》、《鲁迅全集》……《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们都可以看。根据瞿融姨回忆还有一部《红楼梦》用报纸裹着放在书架上,也属可看之列。我还记得看过《列宁回忆录》后,我问外公是不是应该把书名改为《回忆列宁》。

有些读物在家庭阅读中是被老外公划入了禁区的。当时《参考消息》内部发行,严令禁止家中孩童阅读。再有就是我亲历的两件事。读初一的时候同学中传抄《增广贤文》,我也抄了一份在家朗朗读起。老外公听到后勃然大怒,声色俱厉,责令立刻销毁不得再读。我高中时在图书馆借了一部《战国策》,想看看合纵连横的故事学习古文。书刚刚拿回家就被老外公发现,即被勒令立刻到图书馆把书还了。

选择书籍时外公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们已不得而知。也许昔日贤文中有我们难以察觉的误区,也许虞诈之术是老外公主张摒弃的糟粕,也许与时俱进以及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才是外公的期待。太多的也许已经随着老人家的离世成为无法求证的猜想。

让我们共同遵从老人家“开卷有益”的总纲吧。固执之三:不该吃就是不可以吃。老外公的固执还体现在拒绝反季节食物上。多年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里反季节蔬菜在家里的采购单上绝对属于禁品。

我参加工作不久,我们单位在非梨子上市的季节,发过一次来源于关系户低品质的梨子。外公看到那些梨,怔怔地愣了一阵,然后问我:“你们知不知道梨子什么时候上市的?”老外公郑重地说:“你们单位在这个时候发这样的水果给教师,简直是对知识分子的亵渎和侮辱!” 当时我觉得老外公有点小题大做。而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深切地体会到老外公的固执之中饱含着对生命规律的尊重。

当今食品安全已引起世人重视,和谐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期盼。外公那种回归自然的本能和以人为本的热忱的确是令人感佩的。

革命的外公

革命之一:革命的首要问题。

童年的我喜爱玩枪。有一次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一起持枪冲杀的时候,外公把我叫回家,问我什么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脱口而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呗。老外公严肃地说玩枪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弄清楚革命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老外公拿来《毛泽东选集》打开第一篇,让我学习革命领袖1926年的论述。文章第一句外公画着深深的红线:“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那一次老外公还和我说了许多。

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但是幼小的我太懵懂,只记得枪口要对着敌人,而当时外公的分析和论述却是记不起来了。革命数十年,老人家对分清敌、我、友,解决革命的首要问题,坚持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一定做过深刻的思考。追忆革命老人,我把这件事情作为革命之第一记录下来。革命之二: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好。外公教育我们: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外公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常常进行今昔对比,他的许多说法后来我发现和政治学科论述题的标准答案如出一辙,而外公阐述的时候是信手拈来的。

和外公生活的数十年中,家里绝不容许有任何对“道路和主义”的议论。如有谬论便会引发外公的雷霆之怒和大声呵斥,决不姑息,“肇事者”绝对是难以逃脱的。

老外公始终坚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改变中国的观点。在和我们数十年的交流中,他反复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

外公认为参加革命队伍是有志青年的必然,每个投身革命的人,都要做好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

20世纪70年代末,我曾经和外公一起看过反映大革命的电影《大浪淘沙》。看后老外公结合影片人物说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和斗争是热血青年的真情投入。大浪淘沙,投机者必然被革命的洪流淘汰”。然后老外公若有所思地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呀!”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情景,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位真诚的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一往情深。

后来才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源自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老外公也在这段文字下面画了深深的红线: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在我们的心目中树立共产党员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的形象。老外公把《红灯记》故事给我们讲了又讲。教导我们要学习李玉和不怕死,把牢底坐穿,直至牺牲,绝不做革命的叛徒,不做王连举苟且偷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外公给我们买来了《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外公向孩子们提起的话,多年以后我们才能体会和明了其中含义的。

外公数十年来经历了革命发展的多个历史阶段,经历着多个历史关头考验和磨难,老人家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矢志不渝地向我们诠释着革命的意义和革命者的形象,传导着他的革命理想、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

纪念外公,追忆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回忆中国革命的历程和外公的革命生涯,外公的革命信仰、革命情怀,给我太多的感动。

革命之三:关心国家大事。

外公经常教导我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从我记事起,家中常年订着多种报刊,老外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读报。小时候邮递员把报纸送来,我便唱着“邮递员的工作不平凡,把毛泽东思想传四方”,把报纸送放到老外公的桌上。老外公读报可仔细了,放大镜、万年历、地图册是老外公读报必备,老外公看过报刊后分门别类,按日期整理得井井有条。

老人家数十年如一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上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晚上的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再后来便是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忆中新闻开播时家里的儿童就要噤声,坐在小板凳上和大人一起凝听,一直到节目尾声的国际歌奏完,方可以交谈议论。和外公一块听广播是我们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的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呢。

除了倾听来自主流渠道的声音,老外公对来自民间的信息也十分关注。

记得“文革”后期,我多次陪同老外公从罗廊西村步行到新街口看大字报。当时的汉中路口人民银行的外墙上(现新街口金鹰以东)有百余米的大字报墙,那段时间里老外公每周一趟前往观读。

有件事在这里记录一下留给大家思考。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颇不平常的一年。是年3月初,新华社播发沈阳部队广大指战员纪念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13周年的文章,文中引用了周恩来给雷锋的题词。《文汇报》在发表这条消息时,把周总理题词删掉了。两日后我在外面听说此事后,回家查看《文汇报》,发现老外公早已经把缺失周总理题词的那一段用钢笔圈出来。还打了3个问号。在过去的30多年里,每当想到这件事情,我都能清晰地记起打开报纸的瞬间老外公的圈点和问号带给我的强烈震撼。

关心天下大事,老外公是我们的表率,老人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革命之四: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外公多次批评儿童时代的我,地扫得不够干净。一次我扫地结束后,外公说,解放前学徒要是这样扫地是要挨鸡毛掸子抽打的。当时我乐呵呵地对外公说:“一唱雄鸡天下白,夺过鞭子揍敌人……”外公那时候忧心忡忡地嘟囔着:“这还怎么能做接班人哟?”

“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算得上是外公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了。

对于革命事业接班人把地“扫干净”,外公的标准究竟是怎样的?我真的很好奇。随姨们去“五七”干校看望“牛棚”中的外公时,这个问题我终于明白了。当时,他在干校生病了,不能下地干活。可我们到了那儿,老外公正在带病扫地,看他扫过的屋里屋外地面,就都明白了,一尘不染呀。扫地的要求就是干净到极致,标准就是一尘不染 。

3333

根据瞿白姨回忆,老外公晚年只要身体许可,他就会在清晨4点左右起床,洒扫庭除,清洗衣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幼年的我不懂事,不能领会外公扫地与做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给老人家平添了许多烦恼,为此我愧疚了很久很久。

从小事情做起,从小的时候做起,从扫地开始严格要求孩子们,热爱劳动,从扫一室开始直至扫天下。“一尘不染”就是老外公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精益求精的最好佐证了。

……

结语

本文启笔至今已历时数月,现在我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篇无法终止的文章。追忆和外公一起度过的岁月,在客观真实地记录过去事情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着失去革命亲人的痛楚。老外公的人生经历是后人无法复制和重新体验的,老人家的精神境界也是我难以企及的。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新审视既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不断带给我奋进的力量。在追忆和解读外公的过程中,我不断经历灵魂的洗礼。在记录和外公在一起日子的过程中,我始终都能感受到一位慈爱的老人对青少年的关切,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位坚定的革命者牵引着孙儿们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神奇力量。

请老人家放心,孙儿一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继承您的遗志,为实现人类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

亲爱的外公安息吧。

2010年5月2日于南京

(作者为瞿树滋同志外孙,获“斯霞式人民教师”称号,2009年当选南京市 “最感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