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错爱终生悔
80849400000001

第1章 农村孩子

1982年3月,王家沟的清晨。

太阳暖暖的照在庄稼地里,正是农忙的季节,农民们弯着腰,背着农具牵上马,走在村庄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又是一年的春耕季节,田野里小草刚刚发出嫩芽,春风吹佛着万懒俱寂的大地。

6岁肖扬站在庄家地里,拿着铁锹正在翻地,一边翻地,一边擦试着脸上的汗珠。

时不时看着光秃秃的远山近水,心里想。

我一定要走出这个山沟,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不远处的父亲肖山走过看,心疼地看了看肖扬说

孩子休息会儿吧,你还小,正长身体的时候,别太累了,留给爸爸翻。

肖扬说:“爸我不累,你也多休息会儿,腰不好不能累着”。

“孩子你真懂事,好好学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肖山说着话眼眶却湿润了。,

说话间父子俩都停下来了,放下铁锹坐在土地上休息。

此时的肖扬,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对面半山腰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

实然转过头来奇怪地问道,

爸爸:“翻过这座山一直走下去会到那里?”。

肖山心疼看了满脸灰尘的孩子一眼说:“那里我们这里最热闹的地方县城,县城里有小洋楼,有柏油路,马路边上有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

肖扬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喜欢县城,但从来没去过,县城对他来说很神密,充满了无限的诱惑。

肖扬又问道“爸爸,过了县城的那边会到什么地方”。

肖山想了想说“孩子,听别人说沿着县城一直往前走就会到省城,那是大城市,富人住的地方,比咱们县城可繁华多了”。

听说还有一个方框里能看见人,能说话的东西叫电视,放在家里能知道世界,城里的人家家都有,街道上也有一个。

不过爸爸也没去过省城,也没见过电视,到省城要化十几块的路费,家里拿不出钱来。

肖扬听了爸爸肖山的话心里十分羡慕,幻想着省城的美好,幻想着电视的样子,心里有个巨大的疑问,方框怎么会说话呢,那一定是个很好玩的玩貝。

过了片刻肖扬说:“爸电视很好玩吗,方框里真能说话吗。

肖山说:“听说不但真能说话,还能看见人呢,非常神奇”。

肖扬认真地听着爸爸肖山的话,一脸茫然。

爸我就不相信,方框里还能出现人,你骗人,骗人。

肖山无奈地摇摇头,心里黙默地想:“穷人呀就这样,现在包产到户了,一定要努力种好庄稼,省吃俭用也买个电视”。

此时的肖扬淘气的说:“爸,等我我长大一定去省城看看”。

肖山说:“孩子啊,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了,挣到大钱了,就可以去省城,带着爸爸一起去”。

休息片刻父子俩又开始一铁锹,一铁锹的翻地。

肖扬就出生在王家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天吃饭,日子过的十分拮据。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肖山夫妻俩起早贪黑的在天地里劳作,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摸黑夜行。

不但要养活两个老人,还要养活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奶奶患有精神病,神智不清,一个叔叔是残疾,家庭负担十分沉重。

他从小就不大爱说话,除了和特别熟悉的人之外。

别人说了半天,说的眉色飞舞而他只会点点头,表现的面无表情。

肖扬多一个字也不说,拿别人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如果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一个闷葫芦。

肖扬的父亲肖山和母亲王英都是祖祖辈辈的农民。

从小伴随着父母亲在田野里长大的肖扬。

十六岁前没有出过远门,记忆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乡中学门口那一排排小小的商店。

80年代初的农村,这样的地方算是一个小小的集市了,在农村算的上是非常繁华。

肖扬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旁边的小商店里买个二角钱的吃的,坐在庄稼地边上,一遍看着蔚蓝的天空,一边和几个同学几一起分享美食。

这就是他们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

村里的学校就在村口的大杨树旁边,步行大约需要10分钟。

离学校门口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绿绿的沙棘果林。

林带边是一排排高高的白杨树,这片区域是他们儿时活动最多的地方。

闲暇之余三三两两的从学校里走出来,来到这片树林里,躺在绿绿的草坪上,仰望着蓝蓝的天上慢悠悠地飘荡的白云,心里觉得十分舒服。

肖扬从小经历的是面条加土豆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是面条加土豆,没有太多的蔬菜,夏天吃禾萝卜的叶子,冬天吃大白菜淹别的咸菜,再就是勤劳的母亲从田野里采摘的野菜。

最可口的饭是清油加野葱花加面条做成的葱花面,每次母亲做饭时,肖扬早早地爬到灶台边等候着吃,嘴里时不时流着口水。

在他的回忆里那种生活是平淡而快乐的,最大的乐趣,就是伴随着父母,在田野里捉蛐蛐、抓蝴蝶,雨后听听青蛙的鸣叫声。

泥土里生长的孩子浑身脏兮兮的,幽黑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刚毅的眼神。

他们好像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成熟的更早。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他们就学会了自食其力。

肖扬也一样,从小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扫地,搽桌子,割草,浇水等日常的家务劳动。

干起活来,一股热血朝天的拼劲儿,干不完,无论妈妈怎么督促都不休息,不吃饭,非要把活儿干完。

家里的大人们,从早上起来忙忙碌碌的就会在田地里劳作一天。

孩子们要么跟着大人去田野里玩耍,帮着父母亲干点力所能及的田间劳作。

要么三三两两汇聚在一起,在村口的池塘里游泳,在邻居梦莹家的院子里偷吃萝卜或者在隔壁王阿姨家门口的垃圾堆里捡捡一些好玩的东西一起去玩。

在城市孩子眼里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东西,但在农村孩子眼里,那就是他们最好玩的玩具。

回忆总是带着甜蜜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萧阳和几个小同伴,从早上一起床就盯着王姨家的垃圾场。

他们盼望着能从垃圾堆里捡出几个像样的宝贝来,几个人一起快乐的玩耍。

王阿姨的丈夫,也就是梦莹的爸爸,在离家20多公里的县城里工作,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给梦莹带上许多好吃的和好玩具回家,梦莹在同龄孩子的眼里是很富有的,他们也非常羡慕。

梦莹时不时的会把他爸爸带给她的玩具,带到孩子们中间炫耀。

由于好多智能玩具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所以这帮孩子们特别的喜欢。

梦莹是一个高傲的姑娘,因为爸爸的关爱,它就像一个住在农村的城里人。

梦莹这种清高自傲的样子,使其他同伴们非常讨厌的,所以孩子们一般都不和梦莹玩耍。

几个孩子从早上一直盯到晚上,也没看见王阿姨出来倒垃圾。

他们坚持等着,直到天色慢慢变黑的时候,依然静悄悄的爬在王阿姨家门口边的墙角,静静的等待着,观望着。

这就是这帮农村孩子的执着,为了一个心爱的玩具,为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会这样执着的守护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色将晚,夜空的星星欢乐的跳到蓝色的天幕上似乎和这些淘气的孩子一样,自由地自在地在天空里玩耍。

这时候王阿姨穿着裙子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哗啦啦一下把垃圾倒在垃圾场上。

王阿姨的身影消失在家门口的那一瞬间,几个孩子像箭一样飞出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树枝扒拉着垃圾。

只听一个孩子高兴的说:“有啦有啦,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宝贝”,其他孩子跑过去一看。

原来肖扬从垃圾堆里,淘到了一个玩具照相机。

又听见一个孩子孩子叫到:“快来看,这里有一个不认识的宝贝”,

原来是一本厚厚的彩色版芭比公主书。

孩子们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芭比公主,十分高兴,都争着抢着要看一看。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是接触不到这些彩绘版的公主画的,所以他们都感觉到十分的惊奇。

几个孩子分别淘到自己喜欢的宝贝后,唱着歌儿,一路小跑回家了。

回家后悄悄的把自己淘到的宝贝藏起来,不让家里的大人发现。

因为家里大人发现了就会责备他们,不让他们去隔壁王阿姨家的垃圾堆里淘宝。

肖扬的童年就是这样在欢乐中慢慢过来的。

直到十六岁那年,他考上了县城的第一中学,这个学校在西北的小县城里算是小有名气。

学校里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城里人,乡下小学只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突出的孩子考进了这所重点中学。

肖扬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空,父亲带着从没有出过远门的肖扬,带上变买了自家田里的洋芋换来的2000元钱,来到了学校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