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愿你慢慢长大:爸爸写给女儿的二十封信
81033400000001

第1章 序一:喧嚷世代的家信

这卷致女儿的书信,是一张情感的单程证。十岁的女儿要穿山越岭,多年以后,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去回函远方,留痕生活。这是幽深岁月的失落,也是深情生命的牵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低头于手机上的碎片光影,遥控器一分钟就换几个台,饭店吃饭等不得一刻,快递员满街穿梭。书信变得奢侈,邮筒身影孤独。父亲俯身写给女儿的几札书信,因为难得,所以珍贵;因为普适,得以出版。这番家人话语,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他自己,叠映两代人,留鉴当下和来年。

生涯各异,大道相通。生动趣致的是细节,感悟体察在路上。同一屋顶下的亲情,亲情的一份用心,心头的殷殷切切,原是家信的底稿,无须过多修饰,便能自成一格。俗话说,女儿是父亲冬日的小背心,更有调侃称是前世的情人,那种微妙的快乐和期许,以及携手远方的傲娇,可以托付于纸上春秋。

二十封信,饱含着为父者的生存感悟。家族往事、迁徙历程、周边人情、生活琐屑、哲理格言、科学艺术、基金理财、个性修为、人生得失、自由品性,几乎无所不包,不论女儿懂不懂,有没有兴趣,为父之爱、为父之知,如滔滔江河,滚滚而来。并由私信而公示,由散件而成集,浇了自个的块垒,扬了慈父的关爱,步了育人的幽径。

民国时胡适先生曾呼吁民众去写家史自传,以民间视野和实料,订正补充国史。私人的日记、书信、相册,无疑能真切透露家国运道,成为历史来来去去大小路口的标识。一如绵长经年的《傅雷家书》,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斯人已逝,却有真知灼见、家境世情汇集流传。穿越人生的大险大恸,那些和风细雨的家叙,成为后世的惊回首、震堂木。

一个人只能陪伴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段,伦常如是。再看场上跳高,最终都会杆落谢幕,体悟和超越都在过程之中。所幸人的眷念可以是隔世的超越,悲欣交集,历久弥新。

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自我抒发就自我抒发,想明明白白地爱就明明白白地表达。生活不过如此。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情感,是为自由。

邓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