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28

第28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人和水是不一样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永远朝着低洼的汪洋大海流去。实际上人也受到影响——在前进的道路上,会受到种种牵绊的影响,但人得往高处走,人和水是不一样的。只要有志气,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我们就能战胜心中与生俱来的惰性与胆怯,战胜一切羁绊,而永远步伐向上。

生活指导: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很多女生择偶,都对对方有一个条件:有上进心。这是很有道理的。有上进心的人是有希望的,也会给别人以希望,而希望是人活着的巨大动力。有上进心的人会沿着艰难轨道不断向上,最后达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地。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向上。“向上”是我们人类的一大特征。我们人从爬行动物站起来直立行走,这是一种向上的表现,我们人从大地上走来走去到天上飞来飞去,这是一种向上的表现,我们人从地球上要去太空、要去其他星球,这都是一种“向上”的表现。但“向上”是很难的,要克服种种阻力,犹如逆水行舟一样,所以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从低处往高处走,会很累,但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水往低处流去,才会滋养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往高处走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而事实证明,只要你有志气,有上进心,你从低处往高处走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成为一个皇帝这不是传奇,这是事实。施瓦辛格从揣着27美元闯荡美国到最后红遍全球且在政治界和娱乐界游刃有余,这不是什么“八卦”,这是确有其事。林书豪从一个睡队友沙发的小伙子到一周内横扫世界球坛、梁振英从一个打工仔当上香港总督这是刚刚发生的事。刘德华从一个发廊的洗头工成为一代天王你也不必怀疑。

1351年四月,元末农民大起义,全国兵荒马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就生于这个时代。

1344年,江淮一带先遭遇旱蝗之灾,而后是瘟疫,百姓没了活路。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西南角皇觉寺前,一个面黄肌瘦的16岁少年恳求主持让自己入寺当个和尚,这个少年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家太平乡孤庄村也传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及几位兄长、姐姐、嫂嫂及侄子们死得只剩下自己和大嫂王大娘、二侄朱文正、二哥朱重六了。朱元璋小小年纪,正是能吃饭的年头,饿得实在走投无路了,便跑到村西南的皇觉寺当了和尚,想着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不想庙里也是粥少,一个月后,支撑不下去了。朱元璋为了活命,只好拿个木鱼,带个瓦钵,背个包袱,剃个光头,在安徽、河南之间游来游去,做了个游方僧,实际上也就是乞丐。最艰苦的时候,有个冬天,寒风呼啸,朱元璋无处可去,就在一户人家的羊粪堆里挖了个洞,钻进去躺在里面,只露出一颗头,羊粪堆里很热,没被冻死。

就这样过了三年,20岁时,朱元璋又回到了家乡的庙里。忍饥挨饿,平时干活,有闲工夫时趁机读点书。又三年后,1351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响应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小时候的朋友汤和给他捎来信,要他到濠州投军,有饭吃。朱元璋想想也是,这样的日子老过下去也没什么出息,不如去打仗,有饭吃还能干点事。朱元璋去了,这一年他23岁。

参加红巾军后,朱元璋凭着识几个字和打仗时的勇猛机智,很快被提升为郭子兴的亲兵九夫长。朱元璋打仗勇猛机智是出了名的,每次都是拼了命砍杀敌人。郭子兴见他有见地、有胆略、办事也麻利,深得人心,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皇后。

这时,濠州城里有五个元帅,互相不服气,朱元璋看这样下去不能成事,就自己回到家乡招募了700多人,这些人中就有他小时候的朋友徐达,后来成为了一代名将。朱元璋自己组建了军队后先没有独立,而是还归郭子兴统管,郭子兴升他为总管。

随着战事的发展,朱元璋不愿呆在濠州这个小地方,他带了一拨人马去攻打定远。定远被攻克后,本地的一支地主武装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投奔他。朱元璋虚怀若谷,没有拒绝,看他二人是读过大书的,就向他二人请教取天下的大计。

冯国用道:“金陵(南京)龙盘虎踞,是帝王建都的地方,您可以攻下此地后为后方,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不贪财宝女色,天下是不难平定的。”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让他们参与军务,出谋划策。

在进军滁州途中,定远人李善长来见。此人也是有谋略之人,研究法家学问。朱元璋便问他,如何才能平定天下?

李善长道:“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以布衣起兵,他为人豁达,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五年而成帝业。你学习他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

朱元璋听了也非常高兴,将李善长留在身边当军师,探讨些治国安邦的策略和研究些兵法等。后来直到建国后的所作所为,朱元璋都是尽量向汉高祖刘邦学习。

到后来天下的格局逐渐分明后,朱元璋剩下了一个对手程友亮,程友亮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人物,和程友亮的一战将决定生死。决战的那一天,双方集结在鄱阳湖,近百万大军展开了厮杀,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双方从黎明激战到天黑。战争进行到最后没有了什么章法,纯粹靠毅力厮杀,朱元璋和众兄弟们咬紧牙关,拼命冲杀,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一战定乾坤。

从朱元璋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贯穿他始终的就是一颗上进的心。本来朱元璋只求饿不死,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理想。后来他活下来后,就利用一些闲功夫读书识几个字。参加军队后,他作战勇猛机智,他也可以跟着郭子兴老老实实当一个小头目,但后来他自己组织军队。当总管后对很多人来说地位已经很高了,又得了大将军的爱女,但朱元璋不愿只在一个小地方小打小闹,志在天下。他虚心求教,勤奋好学。最后也是靠着顽强的上进心在最后的激战中爆发出了强大的毅力,一战定乾坤。

从一个乞丐到一个开国皇帝,这种差距让常人不可想象,这就是上进心的力量。朱元璋从一个快饿死的人最后成为了掌管天下的人,是上进心一直在推着他往上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当年领着朱元璋起义的那些大将军何在?想当年那些拥有大军的豪强何在?只有朱元璋靠着志气,靠着上进心,慢慢走出了兵荒马乱的汪洋大海,成为了局势的主宰者。

“老人家”教导我们:

在人的五官当中,眼睛之所以在最上面,就是要人往高处看,往高处走。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断突破自我,这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