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44

第44章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牛吃草时细嚼慢咽,因此咱们吃牛肉时也不宜狼吞虎咽,老牛肉更有嚼头。老人言就像老牛肉。有句老话说: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牛肉,是人们非常喜爱吃的肉食之一。牛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而味道鲜美,享有“肉中娇子”的美称。老肉牛更是如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的作用。因此,老牛肉特别有嚼头。吃老牛肉时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老人言也是如此,老人言娓娓道来,迂回曲折,但味从中来,慧由心生。老人言就像老牛肉,闭着眼睛慢慢品、细细嚼时沁人心脾、茅塞顿开。老人言散发着一种时光的光芒,能祛除智慧的疾病。老牛肉不是速食品,老人言不能当流行歌曲听。智慧中医认为:老人言有沉心静气、祛愚化腐、指点迷津的功效。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生活指导:多听听老人言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忙的时候不愿听老人言,觉得老人在一旁唠唠叨叨很烦,我们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耐着性子听,不至于对老人发火,在此期间老人一两句话灌进了我们的耳朵里,当时也没怎么在意,但记住了,不管这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当过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突然某一天那句话突然跳进了脑子里,觉得是那么得切中时弊,直达内核。这就是老人言的力量,老人言散发着时光的光芒,不怕你烦,就怕你不听。老人言漫溢出哲学的意蕴,不怕你觉得无趣,就怕你实在不好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老人们的话不合时宜,那都是一些落后的思想,甚至世俗,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但当长大后,却一句一句回忆起老人言来,觉得是那么得有道理,直达人性深处。老人言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因为老人言本身就来自于时光。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岁月的流淌中,发现老人言的光芒的。老人言很“土”,但泥土的芬芳滋养了人类;老人言很“落伍”,但聆听老人言是一种智慧寻根,而智慧是永恒的;实际上,老人言不土,也不落伍,而是我们太虚华,太没勇气。

老人言为什么有听头?老人言是一种人性的概括,一种生活经验的浓缩,是一颗岁月炼出的丹药,能治咱们智慧领域的头疼脑热。老人言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柴米油盐,来自于跌打损伤,来自于家长里短,来自于家仇国恨。老人言来自于老人,老人是岁月的见证者,是生活的实践者,是人性的反思者。正是因为这样,老人言很朴素,而朴素恰恰是最有力量的东西的特点。不论时光怎么流转,世界怎么变迁,人性不变,因而老人言总有听头。80后不可能长出四只脚,90后也不可能长出两颗脑袋,人性永恒,智慧永恒。当下我们很多人觉得飙上两句英语,打上两句洋枪就是时尚,西方有西方的文明,中国有中国的智慧。这就正如当下我们很多人为了时尚留下一头长发,实质上咱们的老祖先在两千年前就已经长发飘飘了。

战国时期,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见面后,使者还没有拿出书信,赵威后就问道:“齐国的收成还好吧?老百姓都还平安无事吧?齐王身体健康吗?”

使者一听,面色不悦地说:“我奉了齐王之命来看您,现在您不先问候齐王,而先问起收成和百姓,怎么先问贱而后问尊贵呢?”老太后说:“不是这样!假如国家没有收成,怎么养活百姓呢?假如没有了老百姓,哪里还有君王呢?所以,哪有舍了根本,而先问枝节的呢?”

进而她又问使者说:“齐国有个叫钟离子的隐士,他还好吗?他这个人,有粮食吃的他会供养,没有粮食吃的他也会供养,有衣服穿的他给穿的,没有衣服穿的他也会给穿的。他是个能帮助君王养活老百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起用呢?”

“业阳子现在怎么样了?他这个人,是同情穷困人家、体恤孤独无依的人。他是个能够帮助君王繁育他的百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起用呢?”

“齐国的孝女北宫婴子怎么样了?这姑娘摘下了佩戴的美玉,到老也不出嫁,以便奉养父母。这是不用自己孝敬老人的感情,为百姓做表率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让她朝见君王呢?”

“两位贤德的人没被起用,一位孝女没机会朝见君王,这样,齐王还怎么统治国家、做万民的父母啊?”

“齐国的于陵子终,他还在吗?他这个人做人,上不以臣礼事奉君王,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庭,中不求跟诸侯交往。这是个祸害百姓无所事事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死他呢?”

治国安邦的策略,都在这老太婆的一席话中了。老人因为经历过的事情多,思考过的事情多,说过的话多,所以就能三句话说到“点子”上去。赵威后的这些话很朴素,就是关乎人的一些吃喝穿衣的琐事,但国稳家兴、生生死死全在这听上去絮絮叨叨的话里面了。

老人是青年人的爱护者,老人言本身就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关于老人言,如果我们细细聆听、细细品味,一定能受益无穷!

“老人家”教导我们:

秦朝末年,韩信未当大将军时,生活贫困,也没有什么事做,曾经跟随别人在外寄食,人们大都讨厌他。

韩信曾寄居在南昌亭长家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厌烦他,于是有一天大清早,她就把饭做好,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偷偷吃完了。到该吃饭时,韩信到亭长家,亭长的妻子不给他准备吃的。韩信知道她讨厌自己,就离开了他家,再也没回来。

后来有一次,韩信在城下河边钓鱼,许多老妇人也在水边漂洗衣物。有一个老妇人看到韩信饥饿,就拿饭给他吃,并且一连几天都是这个老妇人供他吃饭。

韩信高兴地对她说:“我有朝一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妇人生气地说:“大丈夫在世,应该自食其力,我是可怜公子才给你吃的,并不希望你报答我。”

韩信听了很惭愧。后来,韩信发愤图强,果然在汉王刘邦手下做了大将军,并携带重金去报答那位洗衣服的老妇人。

一个老太婆的几句话,成就了一代千古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