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05

第5章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有句老人言这样讲: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所以有什么事你相信你是正确的,就放开膀子去干吧。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有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毛病,总不相信自己,因此很多事也就做不成,只能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小的领地里。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听到别人的什么闲言碎语的时候,也不禁心慌意乱,怕会祸及自身。其实,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只要是我们心中相信的,就不要随意改变,也不要随随便便受到别人的左右。放开手脚去干,坚定自己的信念,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简单。正如有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活指导:只要是自己相信的,就放开手脚去干

挖井的时候,刚开始,出来的水是浑浊的,甚至很多时候挖地三尺还不出水,很多人就以为错了。但你挖得越深,出水越多,而且越清。讲道理也是一样,你刚开始讲的时候,别人不以为然,但你不断地用事实去证明你的话,别人就会相信你。

这就牵涉到一个恒心的问题。平时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遇到点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容易出问题,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劝阻甚至对手的打击,就更容易打退堂鼓。但这就像挖井,刚开始是不出水的,即使出水也是浑浊的,但只要你坚持,掘地三尺不够再掘地三米,甚至掘地三丈,你的生活中就“一汪清水”了。坚持就是胜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需要量的积累去达到本质的,而且你量积累得越多,达到的事情的本质就越深入。犹如一个人练武功,练三年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练十年就异于常人了。因为你越来越懂得了武功的要领,随着身体机能的提高,你对身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用量的积累去换取质的深入乃至质变呢?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固有的惰性,我们都想用比较少的付出去获得比较大的回报,但大家都这样想,因此我们想要办成一件事情或讲清一个道理,就需要战胜心中的惰性。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但掏井的过程是艰苦的,不断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也是累人的。但做完这些累人的过程的时候,我们迎来的就是生活中的甘甜之水和内心的平和。这就需要我们,如果一旦认定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就一如既往地深入下去,不要随便回头,不要左顾右盼,只需要我们忠于心中的信念,去掘得那清凉的甘甜之水和收获内心的清明澄澈。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但刚开始的时候,这部作品是不完美的。福楼拜的写作风格是细节描写很多,他当时创作出这部小说后,确实也有大量细节描写,但他的技术不纯熟,还比较粗糙。他的这部作品中,因为充斥着很多细节描写,反而让故事的意味减淡了。整个作品看上去不流畅,就好像是很多生活细节的堆砌。后来福楼拜被出版商退稿了,让他重新修改。

福楼拜虽然很伤心,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小说确实有些细节描写是没必要的,既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没有为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渲染作用。他拿起笔重新修改了一遍,洋洋一部大作的修改工程是很大的。福楼拜习惯晚上写作,因为他住在塞纳河畔,时间一长,塞纳河船上的人们都以福楼拜的窗口为导航灯。

煞费苦心修改完后,福楼拜又将作品投给了出版社。但编辑们认真审读后发现还是达不到要求,虽然比上次进步了很多,但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福楼拜又将作品拿了回来。他又一次战胜了灰心,认真审读了自己的作品,发现确实如编辑们所说,虽然细节描写比上次少了一些,但整个作品还不圆润。于是他又挑灯夜战,夜以继日开始修改作品。无数个夜晚过去了,福楼拜又修改了一遍。

这次拿到出版社后,编辑们眼前一亮。但有几个艺术素养很高的编辑建议他继续修改,因为这个作品很有大作风范,虽然现在可以出版,但还是不成熟,还没有达到一部伟大小说应有的高度。福楼拜带着茫然的心情又一次拿着作品离开了出版社。

福楼拜又点亮了灯,他的窗口继续成为了塞纳河上人们的导航灯。福楼拜细心审读了自己的作品,决定让细节描写更加艺术化,刻画出更鲜明的人物形象。

又经过了很多个夜晚,福楼拜修改完了自己的作品,当他决定再次向出版社走去的时候,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突然意识到这还不是自己最高的水平。虽然现在的稿子已经远远超出了刚开始的水平,但他可以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而现在的作品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于是他又开始了挑灯夜战。他认真反思了自己细节描写丰富的写作风格,决定以此建立自己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也最适合他,适合这部小说。福楼拜删去了一些细节,为了人物和故事又增加了一些细节,整个作品看上去行云流水,细致但不烦琐,一部独树一帜的伟大作品诞生了。当作品送到出版社后,编辑们欣喜若狂。如今,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像塞纳河的河水一样滋养着法国人民,也滋养着世界人民。

福楼拜数易其稿,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因为福楼拜在这“不断掏井”的过程中,艺术技巧不断纯熟,他在不断走近写作的本质,也在不断认清文学的创作意义。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这个道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但会有定力,而且也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当然这里也存在个前提,就是在做事情之前我们就要认定我们的行为是对的,是我们心中的信念,至少是一个合理心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屏蔽生活中的很多谣言或者微词。生活中有些时候,别人不信任我们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明给人家看。甚至有些时候会起一些谣言,或者这些谣言原本没有太多恶意,而是口口相传后就变本加厉了,传到我们耳朵里就觉得很难听。其实也大可不必为此太过烦恼,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些行动,证明自己。或者说我们只是等一些时间,让大家慢慢明白。当我们不断“掏井”的时候,我们脚下的水就会越来越清,事实也终将让人们明白我们的“道理”。

三国时候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后,关羽和张飞虽然也对诸葛亮很尊敬,但心里并不真正服气。刘备的三顾茅庐,感动了世人和诸葛亮,但也让关羽和张飞心里颇有微词。不就是一个读书的么,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到底有什么能耐?

对此诸葛亮并不介意,因为他知道他需要证明自己。新野之战是诸葛亮用兵的第一战,为了防止关羽和张飞的提前“造反”,诸葛亮还借用了刘备的战剑这个最高的军事信物。新野之战前,诸葛亮调兵遣将,四面部署,张飞不服气道:“连俺大哥都出去作战了,军师做何事啊?”诸葛亮只说:“在此备酒庆功。”张飞道:“军师好舒服啊!”对此诸葛亮只笑而不答。

战事结束,蜀军大败曹军,张飞和关羽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有加,主动臣服道:“军师好智谋。”

诸葛亮如果当初反驳,那么他能不能指挥新野之战都是个问题,只是他明白“事越摆,理越明”的道理,才一步步走向了“一代军师”。当我们明白把一件认定的事情深入下去、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的时候,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老人家”教导我们: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戒除一点浮气,多一些定力。如果认定了一件事情,就放心大胆去干吧,无论成功与否,你将首先收获的是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