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178

第178章 武汉演讲

1937年10月2日,星期六,陈独秀写了一篇短文《从第一双十到第二十六双十》。由《宇宙风》散文杂志刊出。

一日,华中大学学生会的许俊千和同学焦传统找到陈独秀住的四合院,穿着旗袍的潘兰珍开了门,问:“找谁?”许俊千说:“要见陈独秀先生。”说着,将同学会的邀请信递了上去。潘兰珍看了说:“呵,你们是大学生。”一边说着,一边请客人到天井旁边一简陋的书房等候。一会儿,陈独秀来了。许俊千和焦传统起来向陈独秀鞠躬。陈独秀笑嘻嘻的,伸手让坐。陈独秀头发灰白,背有点驼,一口安庆地方话。声音也不大洪亮,但态度谦和。许俊千道出了来意后,陈独秀低头沉思里一下,点头答应了。记得1920年年初,自己二月在武汉演讲,回去为了躲避抓捕,逃到上海,接着创立中国共产党,说起来,那次武汉演讲,是自己的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啊!

因为离学校只有几百米,约定了演讲的日期后,客人告辞出门。

10月6日早晨,许俊千和焦传统到了双柏庙后街二十六号,接陈独秀去演讲。陈独秀为了演讲,特地穿了新的绿色长袍、布鞋。潘兰珍整理了一下陈独秀的衣领,客气地对许俊千两人说:“同学们慢走。”怕其他人围观,许俊千和焦传统带陈独秀走女生宿舍后侧进了武昌华中大学大礼堂。这天,武汉文化界也想邀请陈独秀去演讲,陈独秀因和华中大学事先约好,推辞了。

陈独秀上了讲台,掌声不绝。窗前门后,都挤满了人。陈独秀说了一声“大家好”,开始了《抗日战争之意义》的演讲:“全国要求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为什么要抗战?一般的说法,是因为日本欺压我们太厉害。这话固然不错,可是,未免过于肤浅了,一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应该明了更深的一点的意义,抗战不是基于一时的感情,而有深长的历史意义。”

陈独秀的讲话,不断的引起热烈的掌声。结束时,许俊千等人请陈独秀走后门回家。在校园,陈独秀精神很好,留连忘返。

到了家,潘兰珍请许俊千等进去坐,许俊千见陈独秀的书桌上有纸笔,想请陈独秀题字,但又不好开口。出门时,还是忍不住说了。陈独秀满口答应,因家里没有现成的纸,说:“你去弄点宣纸来。”许、焦二人在外面买了两张宣纸,并在小纸上写了“敬求大笔,赐许俊千”字样。陈独秀嘱他过两天来取。焦传统也留下了名字。陈独秀给许俊千题了“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给焦传统题了四字横联。他们来拿书法作品时,陈独秀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其中说,中国的历史书太少,只有夏曾佑编的《中国史》上下册可读。

毕竟坐牢久亏,从华中大学演讲回来,陈独秀就病倒了。双十节前一日,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淋,天空灰暗一片。这时一位陌生的年青人撑着雨伞敲门,见潘兰珍开门,忙拿出名片。原来是《抗战》周刊记者,他站在门口,拿着伞说,因为明天是国庆节,所以今天冒雨来采访陈先生。陈独秀见记者上门,忙穿衣起床了。记者问了一些集中现金、征集壮丁问题后,问:“听说陈先生要办一个刊物,确否?”陈独秀说:“没有这个意思,现在各派杂志都肯登我的文章,我何必自己办刊物呢?”“报纸上说,陈先生今后要去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我的个性不大适宜做官,但政治运动则每个人都应该参加的。”“明天是国庆日了,陈先生准备发表一点东西吗?”陈独秀说:“武汉日报约我写一篇国庆论文。打算只写几百千把字就够了,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看长文章。”说了一会话,记者看了一下表,已是下午六点钟,起身告辞。他还要过江呢!

闲时,陈独秀给濮德治写了几封信,说:“我无时不念兄,而兄忘念我耶……故乡非久留之地,置国家民族于不顾也。”

11月中旬,濮德治来到武汉,在武昌双柏巷找到了陈独秀。陈独秀见濮德治来了,十分高兴。递了《宇宙风》第四十九期给他看,上面有《实庵自传》广告,称之为:“传记文学之瑰宝。”陶亢德来信催陈独秀按时写下文,但陈独秀只打算写到北伐以前。因为以后,涉及到共产党内的意见分歧,属于党内机密。而且,不能每期连载,需要慢慢写,如果陶亢德逼自己每日写多少字,一定要粗制滥造,他就情愿不写。

11月3日,陈独秀在武汉给陶亢德写信,谈到他写自传的情况:“日来忙于演讲及各新出杂志之征文,各处演词又不能不自行写定,自传万不能即时续写,乞谅之。杂志登载长文,例多隔期一次,非必须每期连载,自传偶有间断,不但现在势必如此,即将来亦不能免。佛兰克林自传,即分三个时期,隔多年始完成者,况弟之自传,即完成,最近的将来,亦未必能全部发表,至多只能写至北伐以前也。弟对于自传,在取材、结构及行文,都十分慎重为之,不愿草率从事,万望先生勿以速成期之,使弟得从容为之,能在史材上文学上成为稍稍有价值之著作。世人粗制滥造,往往日得数千言,弟不能亦不愿也。普通卖文糊口者,无沧兴之所致与否,必须按期得若干字,其文自然不足观,望先生万万勿以此办法责弟写自传,倘必如此,弟只有搁笔不写,只前寄二章了事而已,出版家往往不顾著作者之兴趣,此市上坏书之所以充斥,可为长叹者也!率陈乞恕。”

出版家希望出版好书,但陈独秀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兴趣。

这个时期,陈独秀在武汉到处演讲,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扫荡报》刊登了陈独秀在华中的讲演稿后,因为内容和国民党当局的政策有偏差,有关方面下了禁令“暂缓登载”。陈独秀知道后,很不愉快,演讲的热情冷淡了下来。

12月24日,吴甲原到陈独秀家,看同乡王凡西。吴甲原是个画家,喜欢名人字画,请陈独秀题字。陈独秀正在气头上,写了“公理没有强权,便是无力的废物;强权不讲公理,终于崩溃。题赠甲原先生”。

和吴甲原同来的一位青年,也请陈独秀赐墨宝。陈独秀写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