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057

第57章 维金斯基来华

春天,一位李大钊介绍来的俄国客人来到上海,改变了陈独秀的人生之路。

来人是伊尔库茨克第三国际远东局的维金斯基(吴廷康),同行的有夫人库茨涅佐娃及担任翻译的俄藉华人杨明斋。维经斯基,г,Н,(1893-1953),1920年-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远东局外国处和俄共(布)中央西伯里亚局东方民族处驻华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主席团委员。

还在陈独秀关押在监狱时,维连斯基给共产国际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在东亚各国人民中开展共产主义工作的提纲,得到了俄共中央政治局的同意,并派他作为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的身份,抵达东亚书记处所在地伊尔库茨克,具体实施这个提纲。

维经斯基先到上海找到李大钊,李大钊推荐他到上海见陈独秀。在给陈独秀写的介绍信中,李大钊介绍了维金斯基一行的目的:要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维经斯基约三十岁,中等身材,体格健强,目光深黯,英语说得相当流利,发音不纯正。他和陈独秀谈话,通过杨明斋翻译。维经斯表示,他这次来华的任务,是了解中国情况,与中国先进分子、革命社团建立联系,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

经过陈独秀的引见,一段时间后,维金斯基已经接触了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社会主义、基尔特主义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如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陈望道、李季、袁振英、沈雁冰、周佛海、刘大白、沈仲九、慰克冰、丁宝林、戴季陶、张东荪等人。维经斯基感到中国新思想十分活跃,但思想不统一,而且,这些学者主要停留在讲演、写文章上面,没有组织和实际行动。

一天,毛泽东到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二号,拜访了陈独秀。陈独秀寓所分上下两层,窗几明亮、清新开阔。

维经斯基来上海后,陈独秀开始阅读《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马克思说,劳动者和资产阶级战斗,不能不组成一个阶级,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引起了陈独秀的极大兴趣。他刚被北洋政府关押、通缉,已经逼上梁山。

毛泽东来访时,陈独秀满脑子都是阶级斗争的话题,乘机把自己的感受大大地畅叙了一番。当时,陈望道正从日文本翻译《共产党宣言》,陈独秀帮助他校译。陈独秀建议毛泽东看看这本书。分手时,陈独秀答应请亚东、群益书社周转金费,帮毛泽东湖南创办文化书社,介绍俄罗斯和马克思主义著作。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和陈独秀直接交谈,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是陈独秀的话多,兴高采烈,侃侃而谈,一向喜欢谈论的毛泽东,这次成了安静的听客,凝神地听着陈独秀每一句话,字字句句,直入心扉。就是这次谈话,在毛泽东人生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使他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次谈话十六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和斯诺说:“陈氏的坚决信仰深刻印在我的脑中,成为我一生转变的原因……在我的生活中,这一个转变时期,可以说陈独秀对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说,“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毛泽东说他没有入党介绍人,是就形式而言。因为他是第一批党员,是发起人,不需要填写表格。加上陈独秀是一个被开除党籍的人,毛泽东这么说,有特定的历史环境。

除此之外,毛泽东再没有提过第二个人对他的人生观转变起了这样大的作用。如果一定要填写入党介绍人的话,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入党介绍人是维经斯基,毛泽东的入党介绍人是陈独秀。虽然在形式上,他们没有举行这样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