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29

第29章 2、话要三思而后说

信口雌黄、刚愎自用、自吹自擂是社交过程中的一大禁忌,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就更不用说是交朋友了。

田雷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销售人员,由于运气好,取得了一些小成就,老板因此给他加了薪、升了官。可是,他的同事关系却非常差,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合作。原因是他过于自大、骄横,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有一次,一位同事向他求教销售技巧,他张嘴便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啊!来公司都快一年了,还只是个小小的销售人员。你看我,早已经被提升了。”同事听后很是气愤,但他压住了怒火,好心劝导田雷说:“你不能这样说话,没有人愿意听你说教,如果你与客户也这样说话,那么你的前途也就到头了。”田雷不屑一顾地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是不是嫉妒我啊!”同事见状离开了。后来,同事们都知道了田雷的这一毛病,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不久,田雷就向公司领导上交了辞职信。

无论是与同事交谈、出席社交场合还是与亲人交谈,都要注意一些谈话禁忌,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更好,别人更容易接受。千万不要像田雷那样,到头来只能是自食恶果。因此,在与人谈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揭别人的隐私,不做无谓的争辩

很随便地把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揭发出来,这样不但会损害别人的声望,而且还会将自己卑劣的人格表现得一览无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自己知道的那部分未必是事情的真相,不一定可靠,所以不要到处宣扬。否则,很可能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到那时再后悔,就已晚矣。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一些纷繁琐事是在所难免的,不值得板起脸与别人争论不休。如果自己偏偏是那种喜欢争辩的人,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显得很不值钱,更不要说对人际关系的损害程度了。

生活琐事上的争论,不同于哲学争论。哲学界为了某一问题争论一个甚至是几个世纪,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其目的是追求真理,给人类留下正确的文化遗产。而生活上的琐事争论,往往为的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将二者对照来看,后者不免有些小题大做。

为了一些小事争论,没有任何好处:

第一,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影响了个人形象;

第二,使自己养成挑剔的恶习;

第三,会使自己变得骄傲自大;

第四,会破坏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单单为刁难对方,逞一时之强,于人于己都无好处。如果不愿别人损害自己的尊严,就绝对不可以刺伤别人的自尊心。

常言道:“要想别人尊敬你,必须先尊敬别人。”

(2)不用强硬语气给别人纠错

一个人在做错事或做了一件吃亏的事时,能否纠正,关键在于这件事是否是从自己口里说出来的。如果自己心甘情愿将过错说出来,说明这一错误很可能得以改正;倘若是由别人指出来的,那么在被人指出的情况下,当事人很可能为自己的过错做出种种辩护。

纠正别人的错误时,要讲究方法:

第一,要持同情的态度。因为这样做,不会吹毛求疵,同时对别人的过错予以谅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大度胸怀。

还要注意的是,说话要用一种温和的语气。“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弄错了!”这样具有刺激性意味的字眼最好不要用,因为听者会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用一种温和态度来对待,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啰唆不绝,这样不但会使对方陷于窘境、难堪,而且还会造成僵局。

第二,想要改变对方的主张,最好能设法将自己的想法移植给对方,使对方觉得是自己修正了原有想法,而不是由别人指出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人,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使他有知过而改的想法,严厉责备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纠正对方的时候,有些人喜欢用命令的口吻,这样效果不但不佳,相反还会得罪一些人,所以最好是用征询式的语气。

比如同样的意思:“你不应该用红色!”和“你认为不用红颜色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这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产生的效果自然不同。

(3)不要说自夸性的话

千万不要自吹自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谦逊。也许自认为了不起的事,别人可能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好夸大自己的人,间接为拓展人际关系制造了障碍。别人表面上对你恭恭敬敬,背地里会指责你不会说话。当取得某些成绩时,与其用自夸性语言往自己脸上贴金,倒不如让别人说出赞赏性的话。

总而言之,不要在别人面前夸耀个人成就、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