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35

第35章 2、同窗间要多讲人情话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人际交往是不是广泛,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诸多关系中,同学关系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而巩固同学关系,人情话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同学,一般都有数年的交情,彼此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会拉近因地位或身份的不同而造成的距离;即便只有一面之交,只要知道彼此是同学,肯定会马上涌起一股亲切感,这是同学情的巨大魅力。倘不加以利用,那绝对是一大浪费。

同学关系往往会在很关键的时刻,帮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才能达到利用同学帮忙的目的。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无论从实用主义还是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看,同学间的友谊都值得人们去保持和维护。

每个人都有几位昔日的同窗好友,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更胜于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在一定意义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同窗一回,实是有缘。相识、相处,而后相知、相助,同窗关系就历久弥坚,助益良多,何乐而不为?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同学关系呢?

(1)利用人情话联络同学间的感情

求同学办事时,人情很重要。一句人情话,往往比金钱更能发挥效用。同学的主动帮忙,会使同学关系更加深刻,将来互相帮忙的可能性会更大。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名叫张宗全的秀才拜在同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给姚崇与张宗全二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求他们各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二人拿到题目后,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并将自身观点描述得清晰透彻。不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这下可把老师惹火了,没想到最得意的两个门生竟然发生抄袭之事。于是,愤怒地批评了他们。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张宗全对老师说了一番人情话:“请老师息怒,这件事是学生做错了,前两天与姚崇兄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使学生深感佩服,与学生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学生便引以为论了。”

老师听到这番话后才知道,自己错怪他们了,心中的怒气也随之平息了许多。这件事使姚崇对张宗全多了几分钦佩。

张宗全高谈阔论,每每给姚崇以深深的启迪。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

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因此,同学之间,应创造条件,不断加深彼此关系。

(2)经常聚会拉近同学间的感情

在茫茫人海之中,既然是同学,说明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友谊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若办成一件事,同窗之情实属重要。与同学分开后,相互还能保持一种联系,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有很大的帮助。这其中有利的一面,或许是你没有预料到的。

刘备在读私塾时,非常讲义气,再加上他那聪明的头脑,很快就成了同学中的“小头目”。读书期间,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因此赢得了非常好的人缘。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各有各的理想,因此都分道扬镳了。

刘备很注重同学情,即使大家都分开了,他仍然与同学们保持联系。刘备读书期间,与一位叫石全的人关系非常好。石全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人,尽管自己有很大的抱负与崇高的理想,但是读完书后,他仍然回家继续侍奉自己的老母亲,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并没有嫌弃清贫的石全,经常邀请石全到家里做客,二人共同探讨天下大势。就这样,刘备与石全的感情越来越深,双方探讨的话题也逐渐深入,这为刘备成就大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东汉末年的大混战中趁势而起。由于实力薄弱,只能依附于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全军覆没,只身一人而逃,幸被石全给藏了起来,才没有遭到杀害。

有时,同学之情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要记住一点,这中间的好处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与同学分开之后没有经常相聚,也没有保持联系,那么友情深厚从何谈起?若想从中受益,则更是一厢情愿了。所以说,只要有这份情和这份心,真诚地维持着分开以后的同学关系,那么,人脉关系就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饱经十年寒窗苦,莫忘挚友一片情。”同学间多联系能维系双方感情。现代社会是个关系社会,最硬的关系非同学关系莫属,同学关系维护好了,关键时刻才能帮上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