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46

第46章 2、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

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这是聪明人的做法。每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不管别人怎样看,在自己看来,都认为是一件值得铭记的事情。如果能事先了解到对方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并在说话的时候,能有意无意地提及,在正常情况下,对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一偏僻小学无钱修葺校舍,校长多次按规定层层请示,却始终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决定向本市水泥厂的经理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经理,是因为这位经理重视教育,曾为成立“奖教基金会”捐款一万元。遗憾的是,近两年,由于国家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达标验收政策,该厂大部分资金,都用在治理污染上了,因此资金有了一定的困难。校长想到此,深感希望渺茫,但看到孩子仍在破旧的教室学习,便下决心“背水一战”。

校长:“经理,久闻大名。鄙校长近日在省城开会时,再次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散会返校,途经贵府,特来拜访。”

经理:“不敢当!不敢当!”

校长:经理您真是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如今,您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现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声名远扬!

校长紧紧围绕经理颇感得意之处,从社会影响到实际作用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说得经理满心欢喜。

接着,校长诉说了自己的“无能”和遗憾,他说:“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时刻困扰着学生的学习,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经理这样,真心实意爱惜人才、支持教育,拨一万元钱,就能卸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十几次,仍不见分文。”

听到这里,经理立即拍拍胸脯,慷慨地说:“既然如此,校长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一万元钱我捐献给你们。”校长紧紧握住经理的手,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位校长可谓十分精明,他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用推崇对方的方式,成功地获得了经理的资助。首先,他对经理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从社会影响到实际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其次,他悲诉自己的“无能”和遗憾,博得了对方的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谈起,不仅现代人将此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古人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楚汉战争时,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为此而自鸣得意,经常拿这件事向大臣们炫耀,问大臣们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每当他提及此事时,大臣们就对他大为称赞一番。刘邦听后,自满的情绪不时流露,而治国的积极性却慢慢懈怠下来。

一次,刘邦生病了,他把自己封闭在宫中,下旨不见任何人,整日躺在床上,不问朝政。大臣们为了江山社稷,曾多次进谏,结果都被刘邦赶了出来。

后来,大将樊哙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闯进宫中对刘邦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沛县定天下之时,那种英雄气概无人能及,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才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江山。”

刘邦原本因樊哙的擅自闯入而恼火,听完这几句话后,愤怒之意已烟消云散。这时,樊哙话锋一转,又说:“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百姓因此而安居乐业。可是,陛下应该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如今陛下竟这般颓废下去,大臣们都为此而惶恐不安啊!陛下这样不理朝政,不见大臣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忘记了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的一番话,使刘邦自觉惭愧。以后,刘邦专心朝政,与民休养生息,汉朝出现了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从樊哙进谏的过程来看,他先从刘邦为之骄傲的地方说起,然后把话锋一转,转移到刘邦当前的所作所为上,造成鲜明的对比,让刘邦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了成功劝说的目的。

那么,究竟该如何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呢?

(1)先了解对方为之得意的地方

人是记载历史的符号,每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记录,其中不乏令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此时,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在他人的言谈中,发现一些诸如此类线索,“兄弟在国外的时候……”“想当初我……”、“抗日战争那一年……”人们在诉说自己的光辉经历时,正是为你提供线索的绝佳时机,如果能把把握机会,适时予以赞美之辞,可能会赢得对方的好感。

(2)赞美要得体贴切

赞美最重要的是贴切。夸大其词的赞美,有溜须拍马之嫌,听者会产生反感。所以,在赞美别人时,要因时间、职位、地位而异。一位将军引以为荣的,往往是他曾经取得的赫赫战功,与之谈话时,就要紧扣他所取得的战功,娓娓动听地赞美一番,这样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引以为荣的往往是他曾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在与这样的人交谈时,应该从对方学术成果入手。值得注意的是,与这类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用词,千万要小心谨慎,以免让赞美变了味道。

称赞对方得意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对对方自我价值的肯定,有谁不喜欢自己得到社会的承认呢?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既是对奉献者的尊重,又是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良知。所以,说话时,恰当地谈一些对方为之得意的话题,会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