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管己带人先带心
8239400000272

第272章 带人要带心

没有感召力的权力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淫威。滥施淫威的结果不可能让手下甘心折服,只会让自己的地位不稳当。

所谓感召力,就是感化和召唤的力量。它是领导力量最为重要的特质,也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赞扬、尊敬和信任,是管理者高尚人格的展示。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更为具体地来说,感召力就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向心力的体现。

感召力是在没有权力和金钱等利害关系下的一种影响力。它能有效改变和影响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使被领导群体达到思想与行为的相对一致,形成统一的群体目标与行动。

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感召力,这是领导有效性和事业成败的关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管理者。”可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概念,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感召被管理者。管理者的感召力越强,吸引的被管理者也就越多。

感召力相比职务权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真正促使人发挥最大潜力,以实现任何计划、目标的关键所在。因为感召力是通过内在感化产生的,是完全建立在自愿接受前提下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上行下效的问题,而是垂范在先、感召在后的吸引,是敬仰与信赖、折服与模仿的内在动力。

有人说,只要有了领导地位,就等于有了感召力,就能实施领导职能,别人就得唯命是从。其实不然,千百年来,为什么有那么多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统治者们会敌不过农民手中愤怒的锄头?因为他们没有感召力,没有感召力的权力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淫威。滥施淫威的结果不可能让手下甘心折服,只会让自己的地位不稳当。

带人要带心,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除非具备相当程度的感召力,否则,很难赢得员工的信赖和忠心。一个人之所以心悦诚服地为他的领导或组织卖力工作、奋斗,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领导者让人信服。

一位员工推崇他的领导说:“你和他在一起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是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慨:感召力远胜于权力。成功的领导者,的确不在于职位和权势,绝大部分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具备迥异于人并足以吸引追随者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