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07

第107章 临终之谏

“原文”

太尉郑弘数陈侍中窦宪权势太盛,言甚苦切,宪疾之[1]。会弘奏宪党尚书张林、雒阳令杨光在官贪残。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夏,四月,丙寅,收弘印绶。弘自诣延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2],未许。病笃,上书陈谢曰:“窦宪奸恶,贯天达地,海内疑惑,贤愚疾恶,谓‘宪何术以迷主上!’近日王氏之祸[3],昞然可见[4]。陛下处天子之尊,保万世之祚[5],而信谗佞之臣,不计存亡之机;臣虽命在晷刻[6],死不忘忠,愿陛下诛四凶之罪[7],以厌人鬼愤结之望[8]!”帝省章[9],遣医视弘病,比至[10],已薨。

“注释”

[1]疾:痛恨。[2]骸骨归:退休回乡的委婉说法。[3]王氏:指西汉王莽。莽以外戚而擅权篡国。[4]昞(bǐnɡ)然:显著。[5]祚:福泽。[6]晷(ɡuǐ)刻:片刻。[7]四凶:不服舜号令的四个部族的首领。皆被舜流放。[8]厌:满足;平息。[9]省:省视。[10]比至:及至,等到。

“译文”

太尉郑弘屡次上书,指责侍中窦宪权势太盛,言辞悲苦恳切,窦宪对他非常痛恨。后来郑弘弹劾窦宪的党羽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说他们为官贪赃枉法而行为残暴。奏书呈上,接受奏书的官吏却是杨光的旧交,此人便告知杨光,杨光又报告了窦宪。窦宪弹劾郑弘身为重臣,泄露机密。章帝因此责问郑弘。夏季,四月丙寅(二十三日),收回郑弘的印信绶带。郑弘亲自到廷尉投案,章帝下诏将他释放。于是他请求退休回乡,但未被批准。郑弘病重,上书谢恩说:“窦宪的奸恶,上通于天,下达于地,天下疑惑不解,无论贤愚,心怀憎恶,都说:‘窦宪用什么方法迷住了主上!’近代王莽之祸,依然历历在目。陛下居于天子的尊位,守护万世的福泽,却信任进谗献媚的佞臣,而不计较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臣子我虽然命在片刻之间,死而不忘效忠,愿陛下如舜帝除掉‘四凶’一样惩办奸臣之罪,以平息人与鬼神共同的愤恨!”章帝看到奏书后,派医生为郑弘诊病。当医生到达郑家的时候,郑弘已经去世。

“点评”

死而不忘弹劾权奸,非为愚忠,是为国家,为百姓。天下之人都知道窦宪之奸,偏偏皇帝一人不知道,可见位置愈高而了解实情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