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21

第121章 水可覆舟

“原文”

庚戌,诏举贤良方正之士[1],策问之[2]。皇甫规对曰:“伏惟孝顺皇帝初勤王政,纪纲四方,几以获安;后遭奸伪,威分近习[3],受赂卖爵,宾客交错,天下扰扰,从乱如归,官民并竭,上下穷虚。陛下体兼乾坤[4],聪哲纯茂,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馀维纲,多所改正,远近翕然望见太平[5],而灾异不息,寇贼纵横,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其常侍尤无状者,宜亟黜遣,披扫凶党[6],收入财贿,以塞痛怨,以答天诫[7]。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亦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8],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可不慎乎!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9],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凡诸宿猾、酒徒、戏客[10],皆宜贬斥,以惩不轨。令冀等深思得贤之福,失人之累。”梁冀忿之,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沉废于家[11],积十馀年。

“注释”

[1]贤良方正:汉朝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2]策问:用对策的方式测试人才。[3]近习:近臣、侍从。[4]乾坤:天地。此时太后以坤德君临天下,行乾之德,所以谓之体兼乾坤。[5]翕(xī)然:一致。[6]披扫:扫除。[7]天诫:天谴。上天以灾异的方式谴责、警告统治者的倒行逆施。[8]元元:百姓。[9]墉(yōnɡ)之趾:墙脚。[10]宿猾:久惯奸猾之徒。[11]沉废:废弃不被任用。

“译文”

庚戌(十六日),皇太后下诏,命举荐“贤良方正”的人才,策问政事。皇甫规对策说:“我认为,顺帝即位初年,勤于帝王的政事,治理四方,天下几近安宁。后来遇到奸佞,大权旁落到左右亲近之手。他们收取贿赂,出卖官爵,宾客相互往来,天下大乱。人民投奔乱匪的心情,犹如还归故乡。官吏和人民,都已穷困殆尽;举国上下,虚弱到了极点。陛下以坤德君临天下,聪明圣哲,纯洁高尚,开始摄政就选拔任用忠诚坚贞的人才,其他法令规章,也多有改正,远近一致盼望看到太平盛世。然而,灾异并没有止息,盗贼横行,或许是奸佞的权力太重所造成的。常侍中行为特别恶劣的,应该立即罢黜遣退,扫除恶人,没收他们所受的贿赂赃物,以此来安抚人民的痛苦和怨恨,回答上天的告诫。大将军梁冀、河南尹梁不疑,也应该努力加强修养谦恭的节操,辅之以学习儒术,省去娱乐方面不急需的开支,削减家宅房舍没有益处的装饰。君王是船,人民是水,群臣是船上的乘客,将军兄弟是划桨的船工。如果大家齐心尽力,普度百姓,这就是福。如果懈怠松弛,势将被波涛所吞没,能不慎重吗?一个人的德行,如果和他的俸禄不相称,就犹如用挖墙脚来使墙壁加高一样,这岂是量力审功,追求安稳的方法?凡是久惯奸猾、酒徒、嬉戏宾客,都应该贬黜斥退,以此惩罚不轨的行为。命梁冀等人好好考虑得到贤才的福气和结交非人的严重后果。”梁冀对皇甫规非常痛恨,将他的对策列为下等,拜授他为郎中,然后又借口说皇甫规有病,将他免职,并遣送回乡。州郡地方官吏顺承梁冀的意旨陷害皇甫规,皇甫规好几次差点都被他们害死。于是,皇甫规被废弃在家,长达十余年之久。

“点评”

世乱出忠臣。每一个末世都会上演这样的悲剧:尽力地迫害、摧残、杀戮国家的忠良。最后将支撑政权的元气摧毁殆尽。末世实行的是负淘汰,优汰劣胜。一艘大船已经千疮百孔,驾船的人还在争斗不已。最后大船倾覆,沉没于汹涌的波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