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88

第188章 渔翁得利

“原文”

初,帝诏群臣[1],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2],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侍中刘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3]。”八月,孙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并送于禁等还。朝臣皆贺,刘晔独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4],故委地求降[5],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6]。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注释”

[1]帝:即魏文帝曹丕。[2]出报:出兵报仇。[3]终始之分:死生不渝的名分。[4]衅:混乱。[5]委地:献上土地。[6]中国:指中原。即当时据有中国北方的魏国。

“译文”

当初,魏文帝要大臣们分析刘备是否会为关羽出兵报仇,进攻孙权,大臣们都议论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一个关羽,他战败身亡,军队被消灭,蜀国担忧恐惧,不会再出兵了。”只有侍中刘晔说:“蜀虽然地界狭窄,国力软弱,但刘备企图依靠威武加强自己,势必要出兵,以表明他的力量强大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名义上是君臣,恩情却如同父子;关羽被杀,不能出兵为他报仇,死生不渝的名分有所欠缺。”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言辞谦卑,还将于禁等人送还。朝廷大臣都表示祝贺,唯独刘晔说:“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发生危机。前不久,他偷袭并杀死了关羽,刘备必然会出动大军讨伐他。孙权外有强敌,部属不安,又恐怕我们乘其混乱进攻,所以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一可防止我们进兵,二可借助我们的援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迷惑他的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八,吴和蜀各自仅保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小国有利。现在他们还自相残杀,这是老天要灭亡他们。我们应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吴必亡。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即使将吴的一半割让给蜀,它也不会存在很久,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区,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

“点评”

三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当今的国际形势,也是如此。各国所考虑的,都是自己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一切的谋略,一切的外交,都以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为转移。如果曹丕采纳了刘晔的建议,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