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213

第213章 临危从容

“原文”

二月,大司马温来朝[1]。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2]。是时,都下人情忷忷,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3]。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4],决于此行。”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心摺)失色[5];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6]。”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7]。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注释”

[1]温:桓温。[2]新亭:亭名。在今江苏江宁县南。[3]意谓篡晋。[4]晋祚:晋国的命运。[5]战(心摺):战栗惊恐。[6]意谓正是不得不这样做。[7]移日:很久。

“译文”

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晋见孝武帝。辛巳(二十四日),孝武帝诏令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这时,都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接着晋朝的天下就要转移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神色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以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会见朝廷百官,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战栗惊恐。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入帐之宾。”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

“点评”

六朝的名士,讲的是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内涵,意志的修养,讲的是境界,喜怒不形于色,在生死的考验面前,仍然能够保持从容的态度,这才够得上是一位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