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238

第238章 唯才是举

“原文”

魏主问高祐曰:“何以止盗?”对曰:“昔宋均立德,猛虎渡河[1];卓茂行化,蝗不入境[2]。况盗贼,人也,苟守宰得人,治化有方,止之易矣。”祐又上疏言:“今之选举,不采识治之优劣[3],专简年劳之多少[4],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5],唯才是举,则官方斯穆[6]。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民者,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7],所谓王者可私人以财,不私人以官者也。”帝善之。

“注释”

[1]事见《资治通鉴》卷四五汉明帝永平七年。江淮多虎患。宋均到任,大治,虎患绝迹。[2]事出汉平帝时。卓茂为密县令,教化大行,天下蝗害,而蝗不入密县之境。[3]采识:考察识别。[4]简:考察。年劳:任职的年限。[5]朽劳:老朽。[6]方:道。斯穆:清和。[7]方任:负责一方的长官。

“译文”

北魏孝文帝问高祐说:“怎样才能消灭盗贼?”高祐回答说:“汉明帝时宋均推行德政,猛虎渡河离去。汉平帝时卓茂推行教化,连蝗虫都不入境。更何况,强盗也是人。只要郡守、县宰的选派得当,治理教化有方,那么,消灭盗贼十分容易。”接着,高祐又上书建议说:“现在朝廷选用官吏,不是考察识别他治理的优劣,只是看他任期的长短,资历的深浅,这样不能说是人尽其才。应该停止这种浅薄的方法,摒弃老朽,唯才是举,官场才能清正祥和。另外,对于功勋老臣,虽然功劳资历可观,可没有安抚人民的才能,朝廷可以增加他们的爵位封赏,不应该再让他们担任负责一方的长官。这也就是所说的,帝王可以因个人的喜好去赏赐钱财,却不可以因个人的好恶派人做官!”孝文帝认为言之有理。

“点评”

中国的传统太重资历,使许多平庸老人占据高位,堵塞了年轻人才的晋升。太平之时,年轻的人才更难出头。在新兴的部门,老人插不上手,年轻人才有一点机会。资历老而才能不足者,可以奖赏而不给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