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259

第259章 薄葬彰美

“原文”

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苏绰[1],性忠俭,常以丧乱未平为己任[2],荐贤拔能,纪纲庶政;丞相泰推心任之[3],人莫能间[4]。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有须处分,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绰常谓“为国之道,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每与公卿论议,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劳成疾而卒。泰深痛惜之,谓公卿曰:“苏尚书平生廉让,吾欲全其素志,恐悠悠之徒有所未达[5];如厚加赠谥,又乖宿昔相知之心;何为而可?”尚书令史麻瑶越次进曰[6]:“俭约,所以彰其美也。”泰从之。归葬武功[7],载以布车一乘,泰与群公步送出同州郭外[8]。泰于车后酹酒言曰:“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所不知者,吾皆知之。唯尔知吾心,吾知尔志,方欲共定天下,遽舍吾去[9],奈何!”因举声恸哭,不觉卮落于手[10]。

“注释”

[1]大行台: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的机构称为“行台”。若任职的人权位特重就称为“大行台”。度支尚书:官名。掌财政。[2]丧乱:战乱。[3]泰:宇文泰。[4]间:离间。[5]悠悠之徒:凡人,众人。[6]越次:越级。[7]武功:县名。属今陕西。苏绰是武功人。[8]同州:州名。在今陕西大荔县。[9]遽:急。[10]卮(zhī):酒杯。

“译文”

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苏绰,秉性忠诚俭朴。他常常以平定战乱为己任,荐举贤能,每天处理大量的国家大事。丞相宇文泰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没有人能离间他们的关系。有时宇文泰外出,常常预先把一些签上名的空白公文纸交给苏绰。有事的话,苏绰可以根据情况加以处理,等宇文泰回来之后,告知一下就行了。苏绰常常说:“治国之道,应该像慈父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像严师训导学生一样训导百姓。”他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商议国家政务,从白天谈到夜晚,无论国事是大是小,他都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而死。宇文泰对他的死深感悲痛和惋惜。他对王公大臣们说:“苏尚书一生廉洁谦让。我想按照他平素的志向办理他的后事,只怕众人不理解我的用意。如果对他厚加追赠,又违背了我们以往的相知之心。该怎么办才好呢?”尚书令史麻瑶越级进言说:“节俭办理他的后事,便是表彰苏尚书美德的最好办法。”宇文泰采纳了麻瑶的意见。用一辆白色丧车载着苏绰的遗体,送回他的老家武功安葬,宇文泰和大臣们步行护送灵车走出同州城外。宇文泰在灵车后面把酒洒在地上,他悲恸地说:“尚书一生做的事,你的妻儿、兄弟不知道的,我都知道。这世上只有你最了解我的心意,也只有我了解你的志向,我正要与你一同平定天下,你却这么快就离我而去,这如何是好!”于是便放声痛哭起来,不知不觉中,酒杯从手上滑落到地上。

“点评”

政治家之间能互为知音,具有如此真挚的、有始有终的感情,真是非常罕见。苏绰集公、忠、勤于一身,是为难得。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正是积劳成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