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032

第32章 陈胜起义

“原文”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1]。是时,发闾左戍渔阳[2],九百人屯大泽乡[3],陈胜、吴广皆为屯长[4]。会天大雨[5],道不通,度已失期[6];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7],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8],而戍死者固什六七[9]。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11],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注释”

[1]阳城:秦县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北。阳夏:秦乡名。在今河南太康县。蕲:秦县名。在今安徽宿县。[2]闾左:秦时居里门左侧的平民。泛指贫民。戍:戍守。渔阳:秦郡名。辖境在今北京及以东各县。[3]大泽乡:在安徽宿县。[4]屯长:秦时戍边军队中的小吏。[5]会:逢,遇。[6]度:估摸。失期:误期。[7]因:借。[8]假令:倘若。[9]什六七:十分之六、七。[10]种:天生。[11]因百姓贤扶苏而楚人怜项燕,所以起义者以此二人为号召。

“译文”

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兵。当时,征发贫民往渔阳屯戍守边,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均被指派为屯长。遇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摸着已经误期。按秦法规定,误期的一律处斩。于是陈胜、吴广趁着天下百姓生计愁苦、对秦的怨恨,杀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说:“你们都已经误期,当被杀头。即使不被斩首,因在外戍边而死去的本来也要占到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出大名!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全都响应。陈胜、吴广便诈以已死的公子扶苏和故楚国的大将项燕为名,培土筑坛,宣布誓约,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点评”

官逼民反,敲骨吸髓的剥削,严酷的法律,迅速激化了社会的矛盾,陈胜、吴广首举造反的大旗,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的烈火。秦朝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舞了历代的造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