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32

第332章 诚信天下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2],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3]。”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4],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5],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资荫:资历和门第。[3]流:流放。[4]敕(chì):诏令。[5]犯颜:冒犯尊上。

“译文”

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公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当时许多候选官员都假冒资历和门第,太宗令他们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诏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的假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

“点评”

皇帝不能因一时的喜怒而违背法律。太宗觉得他个人的守不守信比法律还重要。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罢了。其实,为了维护自己一时的面子而不顾法律,只会失去更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