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35

第335章 与民同利

“原文”

上谓公卿曰[1]:“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2],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3]。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4]。”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dú):怨言。[3]鉴秦:有鉴于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4]体:体会,理解。

“译文”

太宗对公卿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是因为与民利益一致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奇珍异宝,本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假如放纵不止,那么国家就会立刻面临危亡。朕想要营造一个宫殿,材料已经齐备,有鉴于秦的灭亡,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朕的这个想法。”从此二十年间,风俗质朴淳厚,穿着不用锦绣,官府与百姓均很富足。

“点评”

道理是这个道理:徭役再重,只要出发点是为了百姓,百姓也不会有怨气。可是,即便是对民有利的工程,也要量力而行,民力使用过度,也会激化社会矛盾,积累社会的不满。所谓“公私富给”,自然是史官的溢美之词。历史上的太平盛世,真正享受繁荣之果的,不是普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