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57

第357章 以隋为鉴

“原文”

魏王泰有宠于上[1],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颠踬[2],彼岂非天子儿邪!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3],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徵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春秋》: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4],又足法乎?”上悦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徵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

“注释”

[1]泰:李泰。唐太宗之子。[2]颠踬(zhì):倾跌,折辱。[3]纵横:横行。[4]夷灭:诛杀。

“译文”

魏王李泰获得太宗的宠爱,有人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视魏王。太宗大怒,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说:“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亲王们所折辱,难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儿子吗?朕不过不想听任皇子们横行,听说三品以上大臣都轻视他们,我如果放纵他们胡来,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唯独魏徵正颜厉色地说:“我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说: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去说;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隋文帝骄纵他的儿子们,致使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太宗高兴地说:“说得在理,朕不得不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的恼怒,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魏徵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容易?”

“点评”

魏徵喜欢用隋朝的故事做反面的教训,使唐太宗不能不听。身为皇帝而能服善,是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