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66

第366章 太宗教子

“原文”

闰月,辛亥,上谓侍臣曰[1]:“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2]。’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3]。’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4]。’见其息于木下[5],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6]。’”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尚书·无逸》:“惟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稼穑:农耕。[3]《孔子家语·颜回》:“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太宗之意,不要耗尽民力。[4]《孔子家语·相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5]木:树。[6]两句语出《尚书·商书》。绳:木匠用的绳墨。后:君主。

“译文”

闰六月,辛亥(初四),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朕自从立李治为太子,遇事就对其教诲,看见他用饭,就说:‘你知道农耕的艰难就能常吃上这饭。’看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要劳逸结合,不耗尽马的力量,就能经常骑着它。’看见他坐船,则说:‘水能够载船,也能够翻船,百姓便如同这水,君主便如同这船。’见他在树下休息,则说:‘木头经过墨线处理才能正直,君主能纳谏者才为圣君。’”

“点评”

太宗汲取历代的教训,用心教育他的儿子,但看来实际的效果很值得怀疑。帝王无限的、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最强大的腐蚀剂。太宗的教训没能触及太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