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84

第384章 老妪陈牒

“原文”

刘仁轨、戴至德更日受牒诉[1],仁轨常以美言许之,至德必据理难诘,未尝与夺[2],实有冤结者,密为奏辩。由是时誉皆归仁轨。或问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盗取之!”上闻,深重之。有老妪欲诣仁轨陈牒,误诣至德,至德览之未终,妪曰:“本谓是解事仆射[3],乃不解事仆射邪!归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时人称其长者。

“注释”

[1]更日:隔日轮流。牒诉:诉状。[2]与夺:轻许或否定。[3]解事:明白事理。

“译文”

刘仁轨、戴至德隔日轮流接受诉状。刘仁轨常说好话,答应诉讼人的要求,戴至德定要据理责问,未曾轻许或否定,确实有冤枉的,才私下上奏皇帝为其申辩。因此,当时美好的声誉都归于刘仁轨。有人问戴至德,这是什么缘故,他说:“刑罚和赏赐是皇帝的权力,作臣下的怎能盗用呢!”唐高宗听到这话后,很器重他。曾有老妇人要找刘仁轨呈递诉状,错找了戴至德。戴至德还未看完诉状,老妇人发现找错了,说:“原来以为是明白事理的仆射,竟是不明白事理的仆射!快把诉状还我!”戴至德笑着把诉状交还她。当时人称赞他是个忠厚的人。

“点评”

戴至德与刘仁轨相比,其秉持公心、不求虚誉的特点尤为突出。老妪之舍戴而求刘,讽刺戴是“不解事仆射”,戴含笑而还其讼牒,说明戴至德之不怕误解与为人之宽厚。这两点比不求虚誉更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