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90

第390章 凤鸣朝阳

“原文”

上既封泰山[1],欲遍封五岳[2],秋,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曰[3]:“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4]。数年以来,菽粟不稔[5],饿殍相望[6],四夷交侵[7],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8],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忝备国家耳目,窃以此为忧!”上虽不纳,亦优容之。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谏,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阳”。

“注释”

[1]上:即高宗。[2]五岳:即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3]御史里行:资序未至,未正式任命为御史,先在监察御史班里行。[4]三皇、五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具体所指,说法不一。[5]菽粟不稔(rěn):粮食歉收。[6]饿殍(piǎo):饿死的人。[7]四夷:四方的外族。[8]禳(ránɡ):消除。灾谴:即灾害。古时迷信,认为自然灾害是对统治者的谴责。

“译文”

唐高宗封泰山后,又想遍封五岳,秋季,七月,营造奉天宫于嵩山南面。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进谏说:“陛下封泰山,向上天报告太平,招致众多的吉兆,可与三皇、五帝比兴盛。几年以来,粮食歉收,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四方的外族交相侵犯,兵车连年出动。陛下应当恭敬静默地思索治道以消除上天降下的灾害,却又广造宫室,劳役没有休止,天下百姓无不感到失望。我忝列国家的耳目,私下为此而忧虑!”唐高宗虽不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宽容他。自褚遂良、韩瑗死后,朝廷内外官员都以多说话为忌讳,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直言规劝几乎有二十年时间;及至李善感开始进谏,天下人都高兴,称之为“凤鸣朝阳”,认为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点评”

高宗没有他父亲那种纳谏的自觉和度量,出来一个能够进谏的李善感,已是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