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437

第437章 泄密获罪

“原文”

初,上之诛韦氏也[1],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色衰爱弛。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密与秘书监姜皎谋以后无子废之,皎泄其言。嗣滕王峤[2],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张嘉贞希旨构成其罪[3],云:“皎妄谈休咎[4]。”甲戌,杖皎六十,流钦州[5],弟吏部侍郎晦贬春州司马[6];亲党坐流、死者数人,皎卒于道。

“注释”

[1]上:即唐玄宗。韦氏:即中宗的皇后。[2]滕王:按《新唐书》,当为濮王之误。[3]希旨:迎合皇帝的旨意。[4]休咎:吉凶。[5]钦州:州名。在今广西南宁南。[6]春州:地名。在今广东阳春。

“译文”

起初,在唐玄宗定计诛除韦后的时候,王皇后参与了很多秘密的策划,玄宗即位几年以后,皇后姿色渐衰,玄宗对她的宠爱也大不如前。此时武惠妃颇受玄宗宠爱,内心里便有了夺取皇后之位的企图,王皇后对此心中不平,常常对玄宗出言不逊。玄宗对皇后越发不满,暗地里与秘书监姜皎商议,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姜皎将玄宗这番话泄露了出去。继任的濮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便将此事上奏给玄宗。唐玄宗很生气,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罗织而成姜皎的罪名,声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甲戌日,姜皎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被贬为春州司马;亲属党羽之中还有几个被处以流刑或死刑的,姜皎在赴任的途中死去。

“点评”

色衰爱弛,是后妃常事。母以子贵,若是皇后无子,则皇后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皇帝要废黜皇后,这是极其机密、极具政治敏感性的问题,若是泄露出去,自然会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