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懂得团结友爱的故事
82633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依靠群体而生存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若不聚群而居,就根本无法战胜自然灾害和抵御野兽的侵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单个人的生存能力虽然大大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工又把人类联系成一个整体。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

团结表现在国君身上则是爱护百姓、施行仁政;表现在将军身上则是爱兵如子、体恤士卒;表现在地方官身上则是造福一方百姓。虽然他们这样做的个人出发目的不尽相同,或为自己的江山社稷,或为了边关的稳固,或为了地方的安定,但是他们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把他们的事迹放到我们现在来看便是一种团结的精神——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繁荣而不懈努力。

然而,当团结表现在个人对个人的时候,便引申出了友爱这一主题。因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经历许多的事,遇见许多的人,这其间就有我们想要靠近的人和想要靠近我们的人,而人与人的交往中就是事物的不断的更新与交替的过程。在这交往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友爱。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而且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非血缘情感。

友爱在不同的情形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友爱表现在上下级或长辈晚辈之间时便是关爱部属、爱护晚辈;当友爱表现在邻里之间时便是互敬互爱、宽以待人;当表现在朋友之间时便是重情重义、同舟共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何时友爱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所以,友爱是任何时代和任何人都少不了的和离不开的。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最通俗的表述。

以团结和友爱而著称于世的典型,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有过数不清的事例,如网开三面、文翁兴学、祖狄爱民、管鲍之交、廉蔺之谊、邓稼先与杨振宁挚诚相待、瓦特孙抗逆流、维勒和李比希水火相容等,无不散发出浓郁的芬芳,为后人称道。他们或为国为民,实行仁义;或为国为民,生死相救;或互学互助,共攀高峰;或同艰共苦,生死不渝;或托妻托子,诚信可嘉;或批评劝诫,互相勉励;或仗义疏财,荣辱与共。总之,他们体现出团结友爱、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同舟共济的崇高风范。

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一般人来说,团结友爱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对政治家来说,团结友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文学家来说,团结友爱是孕育文学灵魂的接生婆;对诗人来说,团结友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发动机。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际,我们又何尝不能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发掘出需要的东西呢?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团结友爱的故事,共分6个部分,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心同德、忠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