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知道勤奋好学的故事
82633900000027

第27章 张霸勤学施教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张霸,东汉时人,曾任会稽太守。张霸字伯饶,那么,为什么叫伯饶呢?话说起来还有一个典故呢!

张霸在五六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春秋》了。他人虽小,可知道用功,在听完父亲的讲解之后,便一遍一遍地背诵。到他7岁时便已经能把《春秋》背熟,而且能逐字逐句地讲解。张霸小小年纪这样用功,父母心疼,怕他累坏了,于是在他学完《春秋》之后,就不教他别的书了。张霸不理解父母的心情,还是缠着父母让他们再教《诗经》,父亲爱抚地摸着他的头说:“儿啊,你年纪还小,不是爸爸、妈妈不愿意教你,实在是怕把你累坏了。”“不,我饶为之。”“饶”在古代汉语里含有“富饶”的意思,引申为“丰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父亲看着他那天真稚气的样子,不由得捋着胡须笑着说:“好孩儿有出息,你名是有了,但‘字’还没有,现在父亲再给你起个‘字’,就叫你‘伯饶’吧”。

后来,张霸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东汉有名的学者。他曾经删改过《严氏春秋》,简明扼要地改编成“张氏学”,很受学界的欢迎。他来到会稽之后,看到当地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很痛心,感到要铲除愚昧,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是关键。于是,后来他在郡中倡导教化,兴办学堂,鼓励学者讲学。没多久,郡里的学习风气就兴起来了。

由于张霸在会稽郡省刑施教,推行教化,历来不太平的会稽地方风气为之一变:四境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老百姓感念张太守,把张霸的功迹编成儿歌到处传颂:“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