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人泪下的动物故事
82637500000012

第12章 犀牛的皮是怎么来的(英国)

在红海某王国靠近岸边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岛上,曾经住过一个拜火教徒。他头上戴一顶帽子,帽子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如同太阳一样。

拜火教徒的财产只有一顶帽子,一把刀子和一只炉子——你们可不能用手去碰这只炉子。

有一次,拜火教徒拿了一点葡萄干、面粉、水、李子、糖,把各种东西都拌在一起,做了一块非常非常大的、有魔力的馅饼。它有二十厘米长,三十厘米宽。拜火教徒把它放在炉子上(只有他可以走到炉子面前),就这样,他把饼烤得发红了。他发出一阵赞叹声。

正当拜火教徒张开口吃馅饼时,一头犀牛过来了。犀牛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它的眼睛像猪一样,走路的样子十分难看。

当时,犀牛身上的皮包得很紧,没有一点皱纹,十分像木头制成的玩具牛。它没有受过教育,从前没受过教育,将来也永远是不会受教育的。

犀牛叫道:“乌——咕!”

于是,拜火教徒离开馅饼,向棕榈树奔去,他爬到了树顶上,那顶帽子像太阳一样发着光。

犀牛用鼻子碰翻了炉子,馅饼在砂地上滚着。犀牛用鼻子把馅饼钩起来吃了,吃完后,它到了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上。邻近的岛屿是马桑捷伦岛、索柯特拉岛和大拉夫诺琴斯特维海角。

拜火教徒从树上爬下来,把炉子放在脚上,说了下面的咒语:

“如果你珍惜自己的皮,就不要把馅饼钩在角上,啊,这句话可不简单!”

过了五个星期,红海上的炎热天到了,每个动物都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拜火教徒脱下帽子,而犀牛脱下皮(当时犀牛的肚皮上有三粒纽扣,就像有弹性的斗篷一样披在肩上),去河里洗澡了。

犀牛遇到拜火教徒,一句也不提起那馅饼的事,犀牛翻身入水,从鼻孔里喷出水泡,而身上的皮留在岸上。

拜火教徒看见岸上放着的那张皮,狡猾地笑了。他围着犀牛皮跳了三次舞,高兴得直搓双手。

不一会儿,拜火教徒奔回自己家里,拿了满满一帽子馅饼屑(拜火教徒吃馅饼时,饼屑是从来不丢的),他走到河边,拿起犀牛皮揉啊,擦啊,揉了又擦,从上到下涂满了干的、硬的、刺人的馅饼屑和烧焦了的葡萄干。他干完后又爬到高高的棕榈树上,等候着犀牛从水里出来,把皮穿在身上。

犀牛确实是这样做了,它扣上三粒纽子。但那些馅饼屑使它难受,它想搔痒,但搔了后更难受,它“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打起滚来。它滚啊,滚啊,越是滚,馅饼屑就越嵌到里面去,于是越来越难受了。

犀牛就又靠在棕榈树上擦身子,擦啊,擦啊,擦了好长时间,身上擦出了折痕——一条在肩上,另一条在肚子上(以前肚子上有纽扣,后来被它摘掉了),还有脚上也擦出了折痕来,浑身伤痕斑斑。但它还是没能摆脱馅饼屑带来的痛苦。它气得不得了,回家去了。

从此后,每头犀牛的皮上都有很粗的折痕,并且性格极其暴烈,这是由于它的皮下有馅饼屑的缘故。

拜火教徒从棕榈树上下来,把帽子拉到额上,帽子在太阳光下像太阳一样发光。他离开那个岛,到奥洛塔伏、阿米格达列,阿嫩塔利伏各地和索纳布塔的博耳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