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终生受益的古训故事
82637800000007

第7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但到27岁还未出仕,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拜为军师后,他才出人头地。因此,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一直辅佐刘备攻打天下,并为其拟定了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蜀汉的发展制定了总的战略。公元208年,曹操南伐,诸葛亮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自到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出任军师中郎将。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刘备出征,他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

后刘备病重,临终嘱咐诸葛亮继续辅佐儿子刘禅平定天下,共创大业。诸葛亮便又尽心尽力地为刘禅出谋划策。

刘禅继位后,蜀国动荡不安,外侮内患交相煎迫,但诸葛亮不负刘备重托,五月渡泸、平定边患、六出祁山、抵御司马等,为了蜀国的发展尽其所能。有人曾劝过他:“您太累了,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过问,那岂不是要筋疲力尽吗?”诸葛亮回答:“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我不尽心为蜀国出力,就对不起先帝的信任和器重了。”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希望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悬殊,屡遭挫败,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公元220年),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死在五丈原。就这样,诸葛亮日积月累地劳碌,终于耗尽了全部精力,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

战后,当刘禅得知诸葛亮病死军营,不禁想起北伐魏国前,诸葛亮所上表的奏章——《后出师表》,其中分析了当时局势,表明自己忠心为国的坚定意志。

《后出师表》中有著名的两句话:“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果然,诸葛亮言行一致,为国操劳,累死军中。刘禅十分感动,便遵从诸葛亮遗愿,将他安葬在定军山,赐谥号“忠武侯”。